-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能喪人家覆人國?
─探討紂王與妲己於《史記?殷本紀》、《武王伐紂平話》、《封神演義》中形象
指導老師:蘇美月、許嘉哲
學生 : 周采昀、邱惠琦、吳彥欣
民國一百年五月
摘要
妲己身為一代寵姬,在司馬遷筆下不過以簡單幾筆帶過,卻在後代的文學作品《武王伐紂平話》與《封神演義》中明顯的成為了各項惡行的提名者,背負著「能喪人家覆人國」的稱號與罵名。本文欲整理三文本中有關妲己的敘述,同時藉由紂王這位同為「指標性之惡」的角色,比較兩人在史書《史記》的敘述以及文學作品《武王伐紂平話》與《封神演義》中的差異,進而推論兩人在描寫方面的轉變原因為何。最後以儒法等學術主流思想去分析妲己罪惡的累疊,探討文本作者表現在其作品裡對於女性參政所抱持的態度。期許讀者在閱讀本篇論文後,能深思現今宣揚男女平權的社會,對於女性參政的看法究竟有沒有脫離傳統的政治觀點。
關鍵字
紂王、妲己、女性禍國、文學、封神演義
大綱
緒論 ---------------------------------------------4
研究動機及目的
研究限制
文本介紹
文獻回顧
文本中紂王之形象 --------------------------- 6
《史記?殷本紀》中紂王之形象
《武王伐紂平話》中紂王之形象
《封神演義》中紂王之形象
小結
文本中妲己之形象 -------------------------- 11
《史記?殷本紀》中妲己之形象
《武王伐紂平話》中妲己之形象
《封神演義》中妲己之形象
小結
結論 -------------------------------------------- 15
附錄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傳統印象中,紂王和妲己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 出自鄭樑生編譯:《司馬遷的世界》(志文出版社,民77年5月再版,頁74)及女禍
出自鄭樑生編譯:《司馬遷的世界》(志文出版社,民77年5月再版,頁74)
妲己因《史記?殷本紀》及《尚書?太誓》的描述,而成了紅顏禍水第一人。出自王基倫、洪淑苓:《四史導讀》(臺灣書店,88年8月,頁43)
紂王的暴君性格在《史記?殷本紀》中描寫的更加明白,暴君的能力也已達到了極點。在紂王出現以後,暴君在歷史上的存在便益發具有重要的意義。「暴」的因素,再也不會消失,而這被認為是聖惡二元論。觀點出自鄭樑生編譯:《司馬遷的世界》(志文出版社,民77年5月再版,頁74)
觀點出自胡伯欣:《帝辛行狀考述》(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頁379)
隨著近年來考古挖掘,一片片卜辭挾帶驚人的真相湧出歷史地表,開始有人為紂王翻案。其中,有認為紂王「擅於繼述先王,對於庶政之事一一納之軌範,萬幾躬親,有條不紊」 引自董作賓:《甲骨學六十年》(藝文印書館,民63年
引自董作賓:《甲骨學六十年》(藝文印書館,民63年4月再版,頁98)
紂王及妲己同為「指標性之惡」 詳見本文第一章第四節。,但特別的是,妲己身為一女性,於史書中少有記載,在文學中卻著墨許多。史學與文學間的落差令人感到疑惑,藉此整理紂王及妲己在《史記?殷本紀》、《武王伐紂平話》及《封神演義》(以下分別簡稱《殷本紀》、《平話》、《演義》)三文本中的形象,比較兩人在三文本的形象差異並做出結論。
詳見本文第一章第四節。
第二節 研究限制
《平話》及《演義》的作者不明,因此時代也不確定。本文《平話》時代採元朝之說,同時《平話》字多缺漏、錯誤,目前研究以鍾兆華先生所著《元刊全相平話五種校注》為主要研究依據。至於《演義》,則採作者為
第三節 文本介紹
史記文獻
《史記》為中國第一部以紀傳體書寫的通史並為第一部將先秦文獻中提及有關紂王生平做較完整記錄的文章。太史公觀遍相關文史,蒐集並過濾所見所聞,使《史記》有所依據,深深影響後世史學及文學。
太史公在《史記》中所採的神話傳聞,使我們認為太史公除記載之外也有意藉故事抒發己身主觀意見 舉《樂書》一篇為例:作者記師曠奏黃帝大合鬼神之樂與晉平公而導致風雨飛瓦之奇狀及晉三年大旱,藉此表示「聽者或吉或兇。夫樂不可妄興也」之看法。,
舉《樂書》一篇為例:作者記師曠奏黃帝大合鬼神之樂與晉平公而導致風雨飛瓦之奇狀及晉三年大旱,藉此表示「聽者或吉或兇。夫樂不可妄興也」之看法。
觀點出自鄭樑生編譯:《司馬遷的世界》(志文出版社,民77年5月再版,頁148-155)
(二)武王伐紂平話
取自《全相平話》一書。《全相平話》主述歷史故事,除正史外,附史書注解、野史、傳說、軼聞等。其中口語化的敘述影響到後世白話小說的發展。平話和民間說唱文字有關,代表人民群眾的觀點。其中有關封建士大夫的傳統觀念更被完全顛覆,挑戰了封建倫理觀念 觀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