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赏析:基督教建筑部分.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基 督 教 建 筑 纲 要 早 期 基 督 教 建 筑 早 期 基 督 教 建 筑 (Early Christian Architecture) 早 期 基 督 教 建 筑——概述 时间:313A.D.~800A.D. 基督教于公元1世纪初诞生于耶路撒冷,向西传至叙利亚、小亚细亚和北非,而后到罗马。在313年,君士坦丁大帝皈依基督教,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合法后,教堂建筑才发展起来。从罗马帝国迁都(330年)开始,至9世纪初西欧罗马风建筑出现前,罗马迁都后帝国西部、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后长达三百余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以基督教堂为主的建筑,统称为早期基督教建筑。 西欧早期基督教建筑主要存于罗马,以巴西里卡式为主,发展了拱券结构。而拜占庭早期基督教堂受意大利拉文纳建筑影响颇多,发展了穹窿结构和集中式型制。欧洲东西方的教堂型制在4~5世纪时联系较多,以后基本上按各自的格局发展。 早 期 基 督 教 建 筑 圣彼得老教堂(Basilican Church of St. Peter) 时间:333A.D. 早期基督教时期的重要教堂。当时的教堂格局同拜占庭一样有三种:巴西里卡式,集中式与十字式。其中巴西里卡式继承的特征主要包括:矩形平面;高大中厅(nave),由木构架覆盖;侧廊(aisle)略矮,开高侧窗;半圆龛(apse),由法官席改为牧师的领域。不同点在于将入口由原来的长边移至短边一侧,以满足突出圣坛感觉,符合宗教气氛的要求。 此教堂为巴西里卡式的典例,入口面东,前有内院(atrium),中设洗礼池。教堂内部进深60余米,四行柱子把空间纵分为五部分,中厅(Nave)高而宽,两侧侧廊(Aisle)低而窄,末端有一半圆形神坛。15世纪被拆除后建造了现在的圣彼得大教堂。 早 期 基 督 教 建 筑 圣科斯坦沙教堂 (S. Costanza) 时间:330A.D. 早期基督教中集中式教堂的典例。集中式教堂的屋顶不是巴西里卡式教堂木构架的平顶,而是采用了罗马式的穹窿,平面多为圆形或多边形。这种型制后来发展为拜占庭集中式东正教教堂的主要型制。 该例原为君士坦丁的女儿之墓,1254年被改为教堂。中央部分为直径12.2米,穹窿由12对双柱所支承,周围是一圈筒形拱顶回廊。室内饰有彩色云石镶嵌。 早 期 基 督 教 建 筑 加拉? 普拉西第亚墓 (Tomb of Galla Placidia) 时间:425A.D. 欧洲现存最早得十字式教堂。内部前后进深约12米,左右宽度约10米。平面十字交叉处上有穹窿,外盖四坡瓦顶;四翼的筒形拱顶外盖两坡瓦顶。 早期基督教建造——特点与成就 1.在平面上,发展了继承自罗马的巴西里卡形式,主要以巴西里卡式,集中式和十字式。 拜 占 庭 建 筑 拜 占 庭 建 筑 (Byzantine Architecture) 拜 占 庭 建 筑——概述 拜占庭原为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殖民城市,故东罗马帝国又称拜占庭帝国,其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非洲北部。 其建筑按发展阶段可发展为三阶段。前期,即兴盛时期(4~6世纪),主要是按古罗马城的样子建设君士坦丁堡。建筑有城墙、城门、宫殿、广场、输水道与蓄水池等。基督教(返回东方后称为正教)是其国教,教堂建设华丽,以一个大穹窿覆盖的集中式圣索非亚为代表。中期(7~12世纪),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窿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窿群,并着重装饰。如威尼斯的圣马可教堂(天主教堂)和基辅的圣索非亚教堂(正教教堂)。后期(13~15世纪),十字军的数次东征使拜占庭帝国大受损失。此时建筑既不多,也没有什么新创造。 拜 占 庭 建 筑——早 期 圣索非亚教堂(S. Sophia) 时 间:532A.D.~537A.D. 建筑师:安提莫斯伊索多拉斯 拜占庭帝国的宫廷教堂。平面矩形,布局属穹窿覆盖的集中式。中央穹窿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面入口有二道门廊,末端有半圆神龛。大厅高大宽阔,适宜于隆重豪华的宗教仪式和宫廷庆典活动。结构系统复杂而条理分明。中央大穹窿,直径32.6米,穹顶离地54.8米,通过帆拱支承在四个大柱墩上。其横推力由东西两个半穹顶及南北各两个大柱墩来平衡。内部空间丰富多变,穹窿之下、券柱之间,大小空间前后上下相互渗透。穹窿底部密排着一圈40各窗洞,光线射入时形成幻影,使大穹窿显得轻巧凌空。厅内部饰有金底的彩色玻璃镶嵌画。外型雄伟稳重,墙面用陶砖砌成,灰浆很厚,具有早期拜占庭建筑的特点。15世纪后改为土耳其人的礼拜寺,四角加建邦克楼。 拜 占 庭 建 筑——中 期 圣马可教堂 (S. Ma

文档评论(0)

smash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