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章 氣候變化 10-1 從地球歷史看氣候變遷及影響 10-2 短期氣候變化 地球變動 各種活動進行的時空範圍不盡相同。 氣候變遷 :影響氣候的各種因子(太陽輻射、天體間引力、大氣成分、板塊運動…)及其交互作用導致氣候變化。 研究方法:南北極的冰芯、樹木年輪、黃土、深海岩芯、岩層等等,都是科學家研究古代氣候的「羅塞塔石」。 溫度的影響因素 長時間:關係人類與地球能否永續生存-冰期、間冰期 -歲差(週期=2萬6千年) -黃赤交角的變化(周期4萬1千年) -偏心率的變化(周期10萬年):繞日軌道的變化 短時間氣候變化:衝擊到現今人類的生活環境 -洋流…聖嬰現象(El Nino) -溫室效應: ?全球平均氣溫在20世紀上升0.6度,台灣百年來平均上升1.1度,暖化速度是全球的2倍 ?台灣夏天暖化比冬天明顯,台北、台中、台南和花蓮等6個主要氣象站,平均氣溫上升1.37度,其中以台南上升1.72度為最高,其次是台東上升了1.62度;而冬天平均氣溫則上升0.83度,春、秋季上升幅度也與夏季相當。 長時間尺度氣候的變化因素 天體運行: 提出者:賽爾維亞數學家米蘭科維奇 內容: 地球公轉軌道變化是造成冰期與間冰期交替的主因。 冰期的形成主要是因夏季太陽 輻射量變弱所造成。 影響因素: 歲差(週期=2萬6千年) 黃赤交角的變化(周期4萬1千年) 偏心率的變化(周期10萬年) 間冰期-冰期的氣候變化 間冰期-冰期的氣候變化:受到地球公轉軌道偏心率變化的影響,屬於10萬年尺度的週期性氣候變遷。 新仙女木事件 最近一次冰原大擴張:2萬年前,1萬8千年達最盛稱上次冰原最盛期(海平面比現降100公尺以上) 新仙女木事件:指約一萬年前在氣候 轉暖趨勢中的突冷事件 。故將由1萬年前至今,地質學上稱全新世。 為何稱為新仙女木事件???? 海水面的變動 全球溫度變化的同時會導致全球海水面產生變化,尤其屬10萬年週期的事件會造成大幅度的海水面變動。 冰期時臺灣大陸曾有陸橋相通,動物可由陸橋遷移。 中時間尺度氣候的變化因素 板塊運動 5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的急遽隆起,阻擋印度洋季風,青康藏高原北側因此形成沙漠。 火山噴發 白堊紀中期的大規模火山運動,形成強烈溫室效應,使地球平均溫度比現在高8度。 1815年印尼強烈火山爆發,噴出大量煙塵,阻隔太陽輻射,使隔年美國新英格蘭州形成無夏季的一年。 短期氣候變化 短時間尺度的氣候波動週期約為數千年至數十年。 1萬年以來,全新世時期溫度趨於穩定,約在15℃左右,但氣候也有冷暖的波動。 最近一次冷期大約發生於15~18世紀,稱為小冰期。 小冰期形成的可能原因包括太陽黑子的變動、火山噴發、大規模洋流系統的改變或地球反射率的改變等等。 全球暖化的原因 人為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是造成近百年全球暖化現象的主因。 二氧化碳濃度雖因季節而變化,但可明顯看出逐年增加的趨勢。 8億年以來的冷暖氣候變化 紅線代表20世紀初期的溫度 全球氣候冷暖變化及環境變遷造成了多次生物大規模滅絕。 全球暖化 1860~2004年地球年平均的氣溫變化(以1961~1990年的平均值為基準來比較各年的差異)如下。 近百年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約是以每十年0.06 ℃的速率上升。 可愛的北極熊 聖嬰現象的應用 由於全球大氣環流是緊密地連結在一起的,赤道大氣與海洋的變動,會影響其他地區的大氣運動,所以若能掌握聖嬰現象的發生,就能連帶掌握其他地區的氣候變化。 而赤道東太平洋海溫的上升,約在6個月前就有預兆,達到高溫後又約需6個月下降,如此若能預測聖嬰的發生,就約可預測全球相關地點近一年的氣候變化。 當然過程中,仍應視實際觀測與模式預測,進行預報修正。 正常年洋流流向與大氣發展 一般情形下,熱帶太平洋的熱帶東風帶,使東太平洋的赤道洋流向西行。西行洋流受日晒加溫後,聚集於中、西太平洋,有利於該區的熱對流系統。 聖嬰年洋流流向與大氣發展 聖嬰年時,赤道東太平洋洋流方向相反,降雨區東移,造成西太平洋發生乾旱。 聖嬰期間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溫距平與風向圖 高溫的海水聚集在東太平洋。 反聖嬰時中太平洋赤道附近海溫距平與風向圖 反聖嬰時期,與聖嬰期間相反,更低溫的海水聚集在東太平洋。 * 判斷方法 老 young old young 老 年輕 珊瑚 溫室效應示意圖。 .tw/noteasy/noteasy_show.asp?CourseType=1CourseNo=11 冰融化,我們需游泳到很遠的地方找食物,因為都是一些小浮冰,哎!!!好累喔!!!!! 哎!!!!我快累死了…… 哎!!!! 累死了…… 人類因應之道: 溫室效應 位於澎湖的中崙風力發電機組。 2003年完工的臺大綠房子,其設計以鋼骨結構取代傳統的鋼筋水泥,不但可以減廢節能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