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ppt模版课件.pptVIP

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文学流派ppt模版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9世纪60年代,龚古尔兄弟相继发表的理论和作品,标志着自然主义文学的诞生。 80年代,左拉撰写了一系列重要的论文,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深入的阐述,并创作了《卢贡-马卡尔家族》,成为自然主义文学最杰出的代表。80年代中期,“梅塘集团”解体,法国自然主义开始衰落,影响却逐渐蔓延至全欧洲。尤其在德国声势浩大。 文学特点: A、机械地将自然理论搬到文学创作中、从生理角度去表现人,特别是以当时遗传学的观点去理解促使人行动的原因。 B、将某些压迫人、扭曲人的社会现象拟人化(物对人的异化) C、接受了巴尔扎克描写一段历史、反映整个社会的成功经验,将写真实和客观性视为文学创作首要条件。 D、客观冷静地反映生活,实录生活、照相机式的印象(“原生态”) 发端于19世纪30年代的法国。诗人、小说家戈蒂耶最早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 。《莫班小姐》序言: 在我看来,享乐就是生活的目的,是世界上唯一有用的东西。上帝的意愿也是这样。为此他才造出女人、香味、阳光、鲜花、美酒、骏马、猎兔和安哥拉猫。 真正称得上美的东西只是毫无用处的东西。一切有用的东西都是丑的,因为它体现了某种需要,而人的需要就像其可怜虚弱的天性一样是极其肮脏、令人作呕的。 我情愿不要土豆而要玫瑰花,我相信世界上只有功利主义者才会把花坛上的郁金香拔掉而改种大白菜。 英国的唯美主义晚于法国,但是理论更完备,创作更丰富,影响也更广泛。40、50年代出现的先拉斐尔前派是唯美主义的先声。佩特最早在《文艺复兴》一书中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并在后来的多部著作中阐述了艺术的任务在于培养美感、寻求美的享受这一美学观点,80、90年代,英国唯美主义达到高潮,涌现了王尔德、佩特等一批作家、批评家。 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 对话录《谎言的衰朽》鼓吹艺术至上,认为艺术家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艺术在其自身之外,不存在任何目的,艺术自有独立的生命。”社会现实是丑恶的,只有美才有永恒的价值。艺术要美而不真:“诗歌应像一个水晶球,它应使生活显得更加美丽而不那么真实。” 代表作《道林·葛雷的画像》(1891)、独幕剧《莎乐美》(1893)。 独幕剧《莎乐美》取材于《圣经·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犹太王希律、其妻希罗、其女莎乐美、施洗约翰。 追求美的病态的激情。 《道林·葛雷的画像》 哈尔伍德(画家)、青年道林·葛雷、享乐主义者亨利勋爵。 肖像上主人公的表情真实而残忍,主人公的变化全部呈现在画像上。哈尔伍德为了艺术与美而创作肖像,因为倾注了心血而让画像具有了奇特的生命力和美。 小说的序言里作者提出:“书无所谓道德或不道德”,而实际上作品里体现了善与恶的较量。 先驱是查理·波德莱尔,主将是马拉美、魏尔伦、兰波。象征主义的鼻祖是美国作家爱伦·坡。 象征派的思想艺术特点: A、“审丑”,将城市中的丑恶现象作为审美对象(忧郁情感) B、注重挖掘人的精神世界、注意运用通感和象征手法(语言特点) C、追求诗歌的音乐效果,音画结合,形式上追求凝练、精雅 D、认为诗歌是神秘的,读者应从表面形式中寻找本质的东西 波德莱尔作为资产阶级的叛逆者,在诗歌创作中表现了对现实与社会的反抗与叛逆情绪。 诗歌主题表现在诸如揭露社会黑暗面、颂扬丑恶事物、赞美爱情与女人、讴歌醇酒与死亡、寻求官能刺激与陶醉,表现了一代文人愤世嫉俗、厌倦逃避现实、以颓废绝望形式反抗社会的情绪。 诗人由于追求理想失败而孤独忧郁、病态颓废,沉溺于酒色、大麻与女人,以期寻求解脱,幻想造出一个“人工天堂”。 波德莱尔的一生及其创作,追求光明与理想、抗争叛逆是主导的。高尔基说:“生活在邪恶中,却热爱着善良”,“他生活在黄昏却寄希望于黎明”,“他是更正直、更敏感的人,具有寻求真理和正义愿望的人,对生活有更大需要的人”。 波德莱尔的艺术观 第一,主张以丑为美,化丑为美。主张写丑,从中“发掘丑中之美”。这种美学观点是20世纪现代派文学遵循的原则之一。 第二,提出了通感理论。在《通感》(又译《对应》)一诗中,把诗人看作自然界和人之间的媒介。区分了两种现实:自然的即物质的现实是表面;精神的即内在的现实他认为这是宇宙起源的基因。由此指出不同感觉之间有通感:“香味、颜色和声音在交相呼应”。诗歌同别的艺术也是相通的,可以用色彩和声音去表达感情。 第三,以象征手法去表达通感。象征是由自然提供的物质的、具体的符号,也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负载者,由此达到理解更高的、精神的现实。象征的含义是丰富、复杂、深邃的,具有哲理理性,。象征手法丰富了挖掘人的精神世界的手段。 第四,力图解放诗歌的形式。注意到散文诗这种刚出现的文学形式:“这种散文是诗意的、有音乐性的,没有诗韵和节奏,相当灵活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