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冬病夏治”——三伏贴
【什么是三伏】
“三伏” 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伏”表示阴气受阳气所迫藏伏地下。按我国阴历(农历)气候规律,前人早有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为头伏(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二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三伏),每伏十天共三十天。有的年份“中伏”为二十天,则共有四十天。
(所说的“庚日”是指依据“天干地支纪日法”中带庚字头的那一天。其中,天干由10个字组成,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由12个字组成,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 、未、申、酉、戍、亥。每个“干字”与每个“支字”按照顺序进行组合排列作为每天的名称,如“甲子日” 、“庚午日”…… 这样两个“庚日”之间正好相隔10天。“一伏” 和“三伏”都是10天,而“二伏” 有时为 10 天,有时为 20 天。当夏至到立秋日有 4 个“庚日”时为10天;而有5个“庚日”时则为 20天了。)
【冬病夏治的理论】
“冬病夏治” 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 《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冬病夏治对于哮喘病、老慢支、过敏性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采取三伏天外贴敷药方法,是祖国几千年传统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患者能起到调节免疫、改善肺功能、平喘止咳的效果,是现代规范治疗的一项重要辅助治疗手段。对于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夏天是一个不应放过的最佳治疗时机。冬季因为气温、气压偏低,偏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够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在夏季,由于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比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达到痊愈的目的。
疾病虽在夏季少有发作,但其宿根常存体内,“夏治”是选择夏天炎热季节 , 采用适当药物进行治疗。因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人体阳气浮越,此时对阳虚者用助阳药,可更好的发挥扶阳祛寒、扶助正气、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并可为秋冬储存阳气,阳气充足则冬季不易被严寒所伤,“冬病夏治” 属于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病原则。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 , 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3天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发病的症状。
“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 ,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 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一、三伏贴处方及制备:
白芥子400克、细辛400克、元胡100克、甘遂100 克、猪牙皂100克、 麻黄100克 上药粉碎,过筛备用。取老姜适量, 用木碗或研钵捣碎,纱布包裹, 压取姜汁。随用随制,不要隔夜。不要用铁杵捣或搅汁机取汁。用时取药粉 30 克,加姜汁制成团块,捏饼,置生白布(纱布)上,对准相应的穴位贴覆。外用伤湿止痛膏撕成小条加固。
二、取穴: 天突穴 膻中穴 定喘穴 肺俞穴
三、贴敷时间:根据发病时间长久和病人年龄,可以贴敷1—6个小时。
四、注意事项: 贴敷期间,忌食生冷、油腻。
五、治疗方法:每隔10天敷药一次,每疗程3—4次。
补充说明 :
1、在贴敷前,儿童的穴位用生姜先擦拭变红,成人的穴位用三棱针点刺几下,利于药物的吸收与渗透。
2、贴敷的药物配伍也不尽相同:有的用麝香,有的加肉桂,也都大同小异。
3、要做到因人制宜,根据辨证不同灵活运用药物和穴位。对于一般患者,除贴敷之外,尚配合玉屏风散等综合治疗。
4、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所以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六、适应症: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七、不适宜贴敷的情况: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
八、贴敷后的反应:
1.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