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良种简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树良种简介 安徽1号 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5-1978年从祁门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茶区。江西、河南、江苏、浙江、湖北等省有引种。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8-1987.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直立,分枝密度中等,叶片上斜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引起,叶缘平,叶尖钝尖,叶齿锐度中等,叶质较厚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71.0g。花冠直径3.6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芽叶密度较稀,持嫩性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可达300kg。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5.6%、儿茶素总量11.3%、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制绿茶,白毫多,香气清醇,滋味醇正。制水濂龙井、天柱剑毫,形质兼优。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试栽地区:长江南北茶区。 栽培要点:采用单行三株或双行双株种植,每667㎡栽4000-6000株。定型修剪分3次进行,定植当年离地面10-15cm修剪,第二、第三年分别在春茶前定剪,高度为25-35cm、45-50cm.预防早茶异常落叶。 安徽3号 无性系。灌木型,大叶类,中生(偏早)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5-1978年从祁门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茶区。江西、河南、江苏、浙江等省有引种。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09-1987.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水平状着生。叶长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尖渐尖,叶缘微波,叶齿浅细,叶质柔软。芽叶淡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53.0g。花冠直径3.1cm,花瓣6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萼片有毛。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初。产量高,每667㎡可达29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3%,茶多酚23.4%、儿茶素总量9.9%、适制红茶、绿茶。红茶有“祁红”传统特征;绿茶香气清醇,滋味醇正较鲜。制天柱剑毫,品质优。抗寒性强。扦插繁殖力强。 试栽地区:长江南北茶区。 栽培要点:采用单行三株或双行双株种植,每667㎡栽4000-6000株。定型修剪分3次进行,定植当年离地面10-15cm修剪,第二、第三年分别在春茶前定剪,高度为25-35cm、45-50cm.预防早春异常落叶。幼龄期注意炭疽病、云纹叶枯病等防治。 安徽7号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偏晚)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55-1978年从祁门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茶区。江西、河南、江苏、湖北等省有引种。1987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国家品种,编号GS13010-1987.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直立,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深绿,有光泽,叶面微隆起,叶身稍内折,叶尖钝尖,叶缘平,叶齿较密,叶质较厚脆。芽叶淡绿色,茸毛中等,一芽三叶百芽重47.0g。花冠直径4.3cm,花瓣7瓣,子房茸毛中等,花柱3裂。 特性:芽叶生育力强,芽叶较密。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中旬。产量高,每667㎡可达30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5%,茶多酚24.4%、儿茶素总量9.9%、适制绿茶。制炒青,绿润显毫,香气似兰花香,滋味醇厚。制太白银毫,品质优。抗寒性和适应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试栽地区:长江南北茶区。 栽培要点:采用单行三株或双行双株种植,每667㎡栽4000-6000株。定型修剪分3次进行,定植当年离地面10-15cm修剪,第二、第三年分别在春茶前定剪,高度为25-35cm、45-50cm.预防早春异常落叶。 波毫 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二倍体。 来源及分布: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于1980-1990年从贵州苔茶群体中采用单株育种法育成。主要分布在安徽茶区。四川、江西、河南、陕西等省有引种。1987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品种. 特征:植株适中,树姿半开张,分枝密,叶片上斜状着生。叶椭圆形。叶色绿,有光泽,叶面平,叶尖钝尖微下垂,叶缘波状,叶质较软。芽叶黄绿色,茸毛多,一芽三叶百芽重50.5g。花冠直径3.0-3.4cm,花瓣6-7瓣,子房茸毛多,花柱3裂。 特性:发芽密,生长势强。一芽三叶盛期在4月上旬。产量高,每667㎡可达280kg左右。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0%,茶多酚32.5%、咖啡碱4.1%。适制红茶、绿茶、品质优良。抗寒性较强。扦插繁殖力强。 试栽地区:安徽茶区。 栽培要点:行距宜用1.65m。第二、第三次定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