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水土流失治理及荒漠化防治.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总结: 荒漠: 是指气候干燥、蒸发旺盛、植被贫乏,以及物理风化强烈、风力作用的自然景观类型。包括戈壁、沙漠和沙地。 荒漠化: 通常情况下,荒漠化是指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湿润、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各种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分布较广、受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类型多样、程度严重。受风蚀、水蚀、盐碱化、冻融等因素影响,我国干旱的沙漠边缘和绿洲、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黄淮海平原、南方湿润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发展最为严重。 草原退化 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土地石漠化 1.范围: 西北内陆,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内蒙古大部分地区。 一.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2.地貌 位于第二级阶梯。东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波状起伏的高原,西部(新疆境内)是“三山夹两盆” 地形以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①远离海洋. ②加上高大山系、特别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挡:导致本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 西北地区干旱大陆性气侯特点 (一)光照丰富 (二)热量资源丰富,气温变化大 (三)降水稀少、相对湿度小; (四)春季多大风; 东 西 荒漠 草原荒漠 典型草原 森林草原 4.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1.自然原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二、荒漠化的成因 2.人为原因 荒漠化90%以上是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 使土壤风蚀沙化及次生盐渍化 农垦区周围及荒漠绿洲 过度开垦 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半干旱草原牧区,干旱绿洲边缘 过度放牧 植被遭到破坏 能源缺乏地区 过度樵采 主要危害 典型地区 人为因素 归纳: 三、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 ①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②扭转正在发展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③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科尔沁沙地产业见成效 2.整治模式 ①明确整治目标:贯彻国家环境和资源法规,建立既防治沙漠化,又促进经济发展的防治体系。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协调 社会效益 三.荒漠化的防治 * 水土流失: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长江中上游地区、东北黑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等地区,都有水土流失发生。而黄土高原是我国甚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指在流水、风力等外力作用和人为因素的作用下,水土资源及土地遭受破坏的现象。一般在坡耕地、放牧的荒山荒坡、沟壑等三种土地易产生这种生态环境问题。 40°N 34°N 黄土塬: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顶部平坦,侵蚀作用微弱,是良好的耕作区。 黄土梁:条状延伸的黄土地貌类型 黄土峁:呈穹状或馒头状的黄土丘陵。 地质灾害、水旱灾害 、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表现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沿海→内陆 湿润→干旱 森林→草原 农业→牧业 平原→山地、高原 1)位置 —过渡性 表现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 2)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滥垦、滥牧 过樵、过牧 引起自然环境的强烈反应,自然灾害频度增大 表现二:环境破坏后恢复困难 古 代 环 境 人类活动 植被减少 气候变干 土壤侵蚀 塬面广阔 沟壑稀少 植被丰茂 现 代 环 境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人 口 增 长 人均耕地减少 燃料需求增加 土 地 退 化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破 坏 植 被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开垦荒地 需更多的劳动力 人 口 继 续 增 长 破坏生态平衡 毁林开荒 → 恶性循环 1.自然原因(9.6%)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少,削减雨水和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2.人为原因(90.4%) ①植被破坏: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战火硝烟; ②轮荒:落后的迁移式农耕制度,破坏林草植被及其种源; ③开矿:开挖原生地面,河道、滩地开矿,大量泥沙入河。 1.对流失区 土壤肥力下降;土层变薄,岩石裸露;地表沟壑纵横。 2.对下游区 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干旱灾害增多,影响航运 坝地 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重点抓好川地、塬地、坝地和缓坡梯田的建设。(基本前提) 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增加植被覆盖率。以水土保持林为主,因地制宜地营

文档评论(0)

beautye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