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资料文档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探讨-.docVIP

台湾地区资料文档公司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跟探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 - PAGE \* ArabicDash - 20 - 臺灣地區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之探討- 以電子業為例 The Investigatio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For The Taiwanese Electronic Industry 吳淑幸 台南科技大學會計資訊系 Emaill:gracewu406@.tw 張雅惠 台南科技大學商學與管理研究所 Email:flora200403@.tw 摘要 近年來一連串的會計醜聞事件,造成社會的惶恐與不安,根據KPMG於1998年調查中歸納出機構組織內發生財務舞弊的因素與薄弱的內部控制制度有關,因此本研究探討臺灣電子業對內部控制實施的狀況,根據t-檢定、迴歸分析,結果發現我國電子業其內部控制制度要素中,大規模公司、設立內部稽核人員及營業額高的公司其控制環境與控制活動執行狀況最良好,本研究建議,公司應加強監督,資訊與溝通和風險評估,並增進資訊透明化,以避免會計舞弊的發生。 關鍵字:內部控制、控制活動、控制環境、風險評估、資訊與溝通、監督 Abstract Recently, there are quite a number of accounting scandal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f the KPMG in 1998, the reason for the financial fraudulence may relate to the weak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in Taiwan’s electronic industries. Based on the t-test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our results show that large-sized firms, firms having internal auditor, firms that are audited by Big Four CPA firms, and firms with high operating income have better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internal activitie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We suggest that firm should enforce in monitor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prevent from accounting fraudulence. Keywords: Internal Control, Internal Activities, Internal Environment, Risk Assessmen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Monitoring 壹、緒論 一、研究背景及動機 以1995年一連串的金融事件,造成全球財經界與政壇的震撼,私人的貪瀆造成社會大眾的惶恐與不安,因此世界各國政府莫不仔細研擬修正法令,來遏止舞弊案的發生。因此加強公司之內部控制以保障企業營運安全,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然而,國內外公司也不例外發生弊端如美國能源商安隆公司(Enron),利用特殊的個體(Special Purpose Entities,簡稱SPE)隱藏真實財務狀況拉抬股價,從中套利,虛列盈餘5.86億美元,終至公司破產。訊碟科技公司,產生新台幣26億元資金去向不明造成股價暴跌。個人部份如理律事務所員工劉偉杰爆發盜賣客戶美商新帝公司之聯電股票,得款新台幣30億,潛逃出國。霸菱集團(Barings bank)李森(Nick Lesson)事件,年僅28歲高級期貨交易員以短短2年半的時間搞倒具有232年歷史的霸菱銀行最後以1英磅象徵性價格被荷蘭國際銀行(ING)所收購。銀行部份如台中商銀、中興銀行、彰化銀行等,以不良放款過高,涉及違法圖利背信,金融業者其逾放比率過高,逾時資本率不足,壞帳列帳逾時,不良資產未處理,亦使銀行財務報表隱藏相當大的風險。揭櫫上述國內外企業產生弊端原因,發現不外乎公司內部控制不嚴謹或者會計處理不實或內部稽核不落實等原因及員工職能沒有完全分工所造成,因此,加強企業之內部控制以保障安全營運,乃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根據KPMG於1998年對全

文档评论(0)

kell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