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pdf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质地貌资源及生态环境分析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用标准文案 太行山地质公园形成原因及生态环境论证分析 1、太行山地区地貌发育特点 多年来,许多专家学者扶不同角度对太行山地区 的景观地貌开展了科学研究工作。其中,吴忱(20 01),对太行山区的旅游风景地貌资源进行了分类 和总结,认为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无论是由 何种岩石组成或位于何地,都由三种地貌类型组成: 一是深切的河谷,即地貌学中的“v”形谷和嶂谷; 二是高耸的山地及其顶部的平台,即地貌学中的山地 及山地夷平面;三是山地与谷源之间陡峻的山坡,即 地貌学中的断崖、陡崖和陡坡。按规模、层次可划分 为两类:一类位于太行山地主脊,山高谷深,山坡陡 峻,急流瀑布发育,山地顶部均有山地夷平面残留; 二类,位于太行山东麓丘陵地中,海拔高度不大,山 坡比较陡峻。按造景地貌分类,可分为石英砂岩地 貌、变质岩地貌、白云岩及灰岩地貌和火山岩地貌。 太行山地区位于我国中部,属我国两大地势阶梯 的过渡地带。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貌位置,形成 和造就了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区内的景观地貌特征 明显.共性突出。发育众多的峡谷群,且具有切割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深,落差大,山雄势壮,众多峡谷两侧由长崖断壁围 限的地貌特点;而登顶远望,山岭绵延起伏,山顶夷 平面遥相呼应,一望无际。 2、太行山地貌系统发育的地质背景 太行山位于我国中部,大地掏造位置位于华北陆 块中南部,新生代东亚裂谷活动形成的中国东部巨型 盆岭构造系的太行山隆起地带,区内新构造运动发 育,特征明显。太行山地区有25亿年以上的地质发 展史,具有典型的地台型地壳结构。太古界为大洋优 地槽环境,形成了区内最古老的变质岩系结晶基底; 从中元古界滨海环境到古生界典型的陆表海环境,均 为稳定的地台发展阶段,形成了巨厚的陆源碎屑一碳 酸盐岩沉积盖层。新生代以来,东亚地区环太平洋带 构造作用强烈,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导致 了大陆内部地区的裂谷作用,造成太行山的强烈隆升 和华北平原的大幅度坳陷,巨大的地势反差,为朔造 该区的地貌形态提供了条件。新构造运动的发育,对 区内山水景观等的形成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3、太行山地貌系统的形成条件和控制因素 (1)地层和岩石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区内的地层主要为中元古界蓟县系的石荚砂岩和 下古生界寒武系一中奥陶统。寒武系一中奥陶统以抗 蚀能力有较大差异的巨厚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组成的 不等厚互层为特征;不同岩性抗风化、剥蚀能力和岩 石层系厚度的差异是形成地貌垂向多层性的物质基 础。在中元古代一古生代末十几亿年的地质演化中, 华北地台以振荡式升降作用为特征,没有发生大规模 的褶皱造山运动,其结果是造成地层近水平叠覆,岩 层平缓的地层是本区地貌形成的重要前提。 (2 )构造 在其地貌形成过程中,断裂构造起着决定性的主 导控制作用。太行山在断块式掀斜隆升过程中,在伸 展作用为主导的应力背景下,形成了不同方向的断层 及不均匀分布的劈理带和密集节理带,由近南北向和 近东西向两组方向组成的棋盘格式区域性节理一起控 制着地貌的形成。 (3 )新构造运动 区内新构造运动特征明显。太行山隆起带和华北 裂谷带的掀斜抬升和坳陷活动,形成了由东向西、由 平原到山地的巨大地貌反差.为外力朔造地貌提供了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条件。这种持续的差异升降运动造成的地形比高的持 续扩大,为地表水流的进一步侵蚀及造貌能力提供了 前提条件,使得水流的向下切蚀能力进一步加强,从 而形成一系列巍巍壮观的峡谷景观地貌。较大的地形 高差也是造成跨塌、滑塌的重要因素,众多的崖墙即 囡河谷深切,岩层失稳沿断层(或节理、裂隙)跨塌 而形成。 (4 )气候 区内地貌从新近纪开始发育。新近纪的气候已是由 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气候,干湿交替明显。第四纪 则更是学者们公认的冰期与问冰期频繁交替的气候。 太行山地区冰期、间冰期的交替气候至少已有四个大 的旋回,十数个小旋回。在大旋回中,以末次冰期和 冰 后 期 为 例 , 二 者 的 平 均 温 度 变 化 幅 度 7- - 1 0℃。平均降水量变化幅度200--400mm。 基本上是一个气候带的变化,这种冷、暖

文档评论(0)

lh2468l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