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书·陶潜传》:“陶潜,字元亮,大司马(陶)侃之曾孙也。祖茂,武昌太守。” 陶渊明《赠长沙公序》:“余于长沙公为族祖,同出大司马。”又《命子》:“桓桓长沙,伊勋伊德。天子畴我,专征南国。功遂辞归,临宠不忒。孰谓斯心,而近可得?” 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君讳嘉,字万年。……娶大司马长沙桓公陶侃第十四女,……好酣饮,逾多不乱,至于任怀得意,融然远寄,傍若无人。温尝问君:‘酒有何好,而卿嗜之?’君笑而答曰:‘明公但不得酒中趣尔。’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渊明先亲,君之第四女也。”——外祖父孟嘉。 陶渊明的思想和人生志趣 崇 尚 自 然 《归去来兮辞序》:“质性自然,非矫励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安贫乐道” 是陶渊明的为人准则。他所谓的“道”,偏重于个人的品德节操方面,体现了儒家思想。 崇尚自然是陶渊明对人生更深的哲学思考,他希望返归和保持本来的、未经世俗异化的天真的性情。所谓“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求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 《晋书·陶潜传》:“以亲老家贫,起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义熙二年,解印去县。” 屡次出仕、不为五斗米折腰。 第一次:393年,29岁,江州祭酒,“少日自解归”;(祭酒:古代学官名 ) 第二次:399年,35岁,桓玄属官,时三年左右; 第三次:404年,40岁,为镇军(刘裕)参军(国古代诸王及将帅的幕僚 ) ; 第四次:405年,41岁,为建威(刘敬宣)参军; 第五次:405年8月,41岁,彭泽令,八十余日。 (参逯钦立《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 陶渊明作品的思想内容 陶渊明的诗歌题材比较丰富,主题多有创新。有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因此,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 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二十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 2.咏怀诗 陶渊明的咏怀诗以《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为代表。《杂诗》十二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十三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十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3.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有四分之一是田园诗,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渊明的田园诗思想感情 1.首先,描写出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表达诗人悠然自得的感情。如《归园田居》其一等,此类作品的特点表现在:首先,往往体现农村风光的恬淡、静谧,反映乡居生活的闲适、自由;其次,融情入景,借景物衬托诗人对故土的无比喜爱之情;其三,在写景中刻划心理,喜悦之情常溢于言表(“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其四,运用比兴手法,寄托人生志趣(“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其次,描写“躬耕自资”的田园劳动,表达怡然自得的感情。 陶渊明在田园生活中,认识到劳动对人生的重大意义,如《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在《归园田居》其三中,他用优美的意境去表现劳动生活。 再次,描绘“桃花源”的社会理想,表达平等社会的愿望。 陶渊明在长期的田园生活中与纯朴的村民结下了深厚的情意,经常在一起谈论农业生产的有关问题。 返朴归真的道家社会理想 《桃花源诗》 ……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 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