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丝蚓属Limnodrilus 体长35-65mm。口前叶圆锥形。体褐红色。背部仅有钩状刚毛,末端二叉 。腹刚毛形状相似,环带明显,成戒指状,在Ⅺ-1/2Ⅻ处。受精囊内常有精荚。具有狭长成喇叭形的阴茎鞘。也为严重污染区的优势种,如霍甫水丝蚓L. hoffmeisteri。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第四篇 底栖动物 * 带丝蚓属Lumbriculus 典型α-中污带生物。体中等大,长40-80mm,体节甚多。生活时为红色或黑褐色,体前端浓绿色。口前叶球状。刚毛每节4束,每束2条,背腹形状相同,皆为双叉形.雄性生殖孔一对,位于Ⅺ节腹面.雌性受精束孔3-6对、位于第Ⅺ节.通常行横裂生殖,性成熟在一年中只有极短的一个时期。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三、生 态 1. 饵料生物 水蚯蚓是淡水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吞食淤泥而又排出,吸收其中的有机物质,有助于改善水底环境。 同时,它们又是鱼类的优质天然饵料。对于淡水底层鱼类的生活以及观赏鱼类的养殖,有着重大意义。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2. 指示生物 颤蚓科的种类又是污水监测中的指示生物。 有人主张用单位面积中颤蚓科水栖寡毛类的数量来作为水体所受污染的指标。 也有人主张用颤蚓科种类数量占底栖生物的百分比来表示水体受污染的情况。 一般来说: 霍甫水丝蚓和正颤蚓-最严重污染区的优势种 奥特开水丝蚓和克拉泊水丝蚓-较严重污染区的优势种 管小蚓-中等污染区的优势种 因此,水蚯蚓在水质污染监测手段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第三节 螠纲 一、主要特征: 1.成体不分节,两侧对称,长囊状、棍状或卵形。 2.体前具口前叶变形而成的吻。无触手。 3.体前端腹面有腹刚毛1对,后端肛门周围有尾刚毛1-2对圈或全缺。 4.表皮上有许多突起,经常分泌粘液,保护身体。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5. 雌雄同体或异体,两性外形相似或异形。 6. 生殖腺通常生在体后的腹血管周围。生殖细胞由肾管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发育。 7. 海产,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海的泥沙堆上、珊瑚礁和石缝中,有的生活泥沙滩的U形管中。 8. 是鱼类的饵料,可供作钓饵。也可食用。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二、分 类 螠科Echiuridae:雌雄同体,两性外形相似,吻前端不分叉。 后螠科Bonelliidae:雌雄异体异形,雄性退化,寄生在雌体体内或体外。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后螠属:Bonellia 吻末端分叉,体呈绿色。腹刚毛1对,无尾刚毛。常穴居在死珊瑚礁中。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第四篇 底栖动物 * Urechis unicinctus 第四节 星虫纲Sipunculidea 一、概述: 1.体呈长圆柱形,不分节。分躯干和陷入吻两部分。 2.吻通常很长,前端有口,口的周围具触手。吻表面有许多乳突,后部的比前部的大,吻可以缩入体内。 3.体壁较厚,肌肉很发达,包括纵肌和环肌,纵肌分成束。 4.雌雄异体,外形相似,性细胞成熟后由肾孔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受精和发育,生殖期约在每年春节前后。 5.常生活在潮间带或浅海的泥沙里、岩石缝中、珊瑚礁或海边湿泥中。 6.摄取泥土中的有机物作为食料。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星虫属Sipunculus 体壁具明显的纵肌束和横肌束,两者互相交织成方格状。口周围有一环触手。陷入吻上没有小钩,其基部有收缩肌带二对。身体外部无乳突。如方格星虫S. nudus,经济价值高,是渔业对象之一,为世界性种,我国南海产量最高。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小土参属Physcosoma 具纵肌束,横肌束不明显。口周围的触手为短指状。陷入吻上有许多成环的小钩,收缩肌带二对,身体外面有棕黑色的小乳突。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第四篇 底栖动物 * Physcosoma agassizii 第四篇 底栖动物 * 磷沙蚕科Cirratulidae 居于“U”形管内,两端开口露出泥沙表面。身体分为3段:前段背腹扁平,有9对圆锥形突起,围口节为一宽领状,背面有1对围口触手,口前叶退化;中段由5节组成,第一节两侧有1对大的翼状突起;后段约有30多个体节组成。本科种类少,能发磷光,常见为磷沙蚕属。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磷沙蚕属Chaetopterus 终生管栖,居住在U形管内。疣足的腹须转变为吸盘,用以附着在管壁上,背须转变成肌肉质的鼓动器,能鼓动水流,以获得食料和氧气。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丝鳃蚕科Cirratulidae 身体圆柱形。头部明显,无吻及附肢。环节全身相似。疣足退化,有刚毛,背须很长,成丝状,具鳃的功能。 * 第四篇 底栖动物 丝鳃蚕属Cirriformia 体长4cm以上。头部圆锥形。黄色或淡黄色。无眼及触手。疣足不发达。体前端有许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信阳市五下英语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doc
- 日用陶瓷项目园区审批申请报告.docx
- 军队文职技能岗公务勤务员面试真题.pdf VIP
- 2025年烘焙师职业资格考试真题卷:烘焙师烘焙行业发展趋势与市场分析试题.docx VIP
- 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SF-36-含评分细则).docx VIP
- 第12课 《台阶》课件(共39张ppt).pptx VIP
- 2025年会计职称考试《初级会计实务》内部控制与审计重点难点解析与模拟试题.docx VIP
- 水闸除险加固 合同8篇.docx
- 基于机器学习的集成电路制造良率预测论文.docx VIP
- 2024中国对外劳务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