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PAGE 1 -
附件
浙江省农业新品种选育重大专项方案(2006-2010年)
(征求意见稿)
一、现状与形势
(一)国内外发展现状和形势
1.国内外现状
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农林动植物育种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世界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1)常规育种技术仍然是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
常规育种技术(系统(家系)育种、杂交选育、杂种优势利用、轮回选择等)是国内外动植物育种的主要手段。上世纪60年代以国际水稻所通过杂交技术育成的半矮秆品种IR8(奇迹稻)为代表引发了第一次“绿色革命”;杂种优势的广泛利用是20世纪植物遗传学对农业生产做出的杰出贡献,上世纪70年代我国成功选育出杂交水稻,产量比常规稻增产15%以上。目前,水稻、油菜等农作物及白菜、番茄、甘蓝、黄瓜等蔬菜杂交种已广泛用于生产。 常规育种技术使世界谷物产量在90年代比60年代翻了一番。
我国农作物常规育种技术成熟,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实现了作物品种矮化和杂种优势利用两次重大突破。主要农作物和蔬菜良种已更换2~3次,良种覆盖率已达80%。
在林果与花草品种选育方面,近20多年来我国选育出300余个新品种,在生产量、观赏性状、抗逆性等方面得到改良。
在畜禽品种选育方面,杂交育种仍然是主要的品种改良手段。欧美等大型跨国公司均采用多系配套组合,培育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都很高,适合于规模化饲养组合。目前,我国猪以及部分家禽品种都存在专门化品系较少的问题,畜牧业生产的产业化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在水产品种选育方面,前苏联、德国、匈牙利、以色列和日本等都十分重视鱼类品种间和品系间的杂交,而比较普遍采用的是不同地理品系间和家养系与野生种间的杂交选育。挪威、美国等国家采用群体选育和家系选育等传统方法,成功地选育出生长快速的大西洋鲑鱼和具有明显抗病力强的南美白对虾。
(2)常规育种技术的改造升级成为提高动植物育种效率的有效措施
随着细胞工程、分子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一些成熟技术不断融于常规育种技术,通过组装集成使常规育种技术不断得到改造升级,极大地提高了动植物定向育种水平。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韩国、印度、日本、法国、匈牙利、加拿大、美国、菲律宾等国家先后建立了多种植物细胞培养、组织培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原生质体培养、细胞融合、体细胞杂交等技术,通过与常规育种技术结合,已在禾本科、茄科、十字花科等50多种植物上得到应用,创造了一批优质、抗逆、抗病的新种质;我国已创制出一批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小麦、水稻、玉米、蔬菜新种质,并在育种中应用。
借助于分子标记的辅助育种技术已进入常规育种程序,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已创制出耐旱玉米自交系;国际水稻所(IRRI)选育出聚合4种抗白叶枯病基因的水稻新材料;我国已选育出一批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油菜等作物优质抗病育种新材料。将转基因技术融于常规育种程序,在水稻、油菜等作物的优质、抗病、耐除草剂研究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一大批优质、丰产、高抗的育种新种质。
畜禽育种正朝着常规选育方法与分子生物学、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方向发展。通过多品种的杂交以及本品种遗传选育技术,肉、蛋、奶产量得到显著提高。采用人工授精技术、超排和胚胎移植(MOET)等技术,实现跨国使用最优秀种公牛;通过生产性能标准化、商业化测定并同计算机、血液型、DNA分子标记、染色体检测等技术结合,进行了遗传种质测定。在水产品种改良方面,国际上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鱼类基因转移研究。发达国家主要养殖的是改良种,如挪威养殖鱼类产量的90%以上是经过人工改良的新品种,产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通过杂交选择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成功选育出“建鲤”、全雄罗非鱼、黄海1号中国对虾等优良品系。
(3)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成为动植物育种的重要方向
随着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拉动,促进了优质专用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日本、泰国、美国一直重视稻米品质研究。日本育成的品质特优的“越光”品种,被许多国家用作选育优质稻品种的骨干亲本。多数油菜主产国开展了双低油菜品种选育,解决优质与高产、优质与抗性的矛盾,实现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同步改良。蔬菜、花卉和花生育种研究的趋势仍然是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包括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在优质专用新品种选育方面,我国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农作物新品种。水稻优质新品种“中健2号”米质可与泰国香米KDML105媲美;油菜新品种“中油6303”、“两优586”的种子芥酸含量、商品籽硫甙含量均达到国际领先的优质标准。这些优质专用型新品种的育成部分缓解了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工原料依赖大量进口的局面。
近年来,作物微营养改良或生物强化越来越受到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由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CIAT)与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IFPRI)协调组织Harv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我的门》幼儿园绘本故事PPT.ppt VIP
- 各地低空经济政策汇编202411.pptx
- 2025年储能电站EMS系统行业调研分析报告.docx
- 基于新型单片机计时计费系统设计毕业设计(论文).doc VIP
- 华为智慧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与应急处置解决方案技术主打材料.pdf VIP
- 电力现货市场日前价格和实时价格的预测方法.pdf VIP
- GBT9239.14-2017 机械振动 转子平衡 第14部分:平衡误差的评估规程.pdf
- gmp洁净厂房空调净化系统验证方案.pdf
- 2020-2024年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分析报告.doc VIP
- 贝雷片梁式支架现浇梁计算书.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