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0
禄劝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试卷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4.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①中国古代的戏剧大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大团圆结尾。这种“大团圆”结尾的结构模式,
其成因是多方面的。
②元朝的民族压迫和吏治腐败深深地刺痛着报国无门的文人,于是大批公案豪侠剧面世,
作家们用戏剧赞扬英雄、鞭笞小人,揭露阴暗、痛斥腐败,以此来宣泄内心的不满与愤懑。然
而,这种鞭挞似乎于现实并无太大的影响,他们就把这种扶危济世的理想加以美化,以浪漫主
义的手法表现出来。以苦开头,以乐结束,用惩恶扬善的结尾,使戏剧洋溢出了浓厚的大团圆
色彩。如《窦娥冤》中先借窦娥的冤屈揭露政治的黑暗、吏治的腐败,结尾用窦娥的平反昭雪
来表达贪官污吏受到惩治的美好愿望。现实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就借用大胆的夸张和想象来
宣泄自己的情感,这是元代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③随着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长期压抑在人们心头的封建礼教的磐石随之松动,被压抑的
情感多少得以宣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在各种爱情婚姻剧作中得以实现。如《西厢记》
《倩女离魂》等剧中的男女主人公都在艰辛曲折之后获得团圆,表达了作者对礼教的不满和对
个性解放的追求。
④到了明清两代,思想文化专制愈演愈烈,许多作家把创作转向了神仙道化剧。比如《宝
剑记》和《鸣凤记》,尽管是反映沉痛的历史,最终都还是正义被伸张而邪恶被惩治,既批判了
政治黑暗,也留了个光明的尾巴。而婚恋剧(如《牡丹亭》)的大团圆结局则更强烈地反映了作
家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⑤戏曲与诗、词、文等雅文学不同,它属于市民俗文学的范畴。戏曲能否搬上舞台,在很
大程度上要受到观众态度的制约。剧作家和演员的经济生活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剧本来维持。因
而,戏剧作品更倾向于娱众。中国的老百性大多善良厚道,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在现实
生活中,他们遭受了冤屈难以讨回公道,舞台上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故事便成为了他们心理
的安慰。他们不能接受好人的悲剧结局,容不得坏人没有恶报的结果。他们需要舞台上的精神
安慰,“如果连舞台上的一点正义的呼声都失去了,那么这些戏剧也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老百
姓花钱看戏的目的是“找乐”,是消愁,是追求心理的愉悦和精神的享受。至于爱情,“有情人
终成眷属”是他们的愿望。大概正因为如此,从原本的《会真记》到后来的《西厢记》、从原本
的《霍小玉传》到《墙头马上》才发展出了喜剧的结局。
⑥文学可以影响读者,给人以教育。奖善惩恶的教化功能又使作品成了缓和社会矛盾的工
具。同样,老百姓也会把舞台当作教科书,为善的不得好报,作恶的不受惩罚,一旦道德的准
绳失去公正,人们的心理和道德的准则便没有了依据。从一定层面上说,戏剧的教化功能也对
其“大团圆结局”具有很大的影响。
(取材自《浅析中国古代戏剧的大团圆结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于社会的原因,中国古代的戏剧都有一个“光明的尾巴”的“大团圆”特点。
B.大团圆结尾借助夸张和想象来惩恶扬善,使戏剧具有了改变黑暗现实的影响力。
C.从“善得善报、恶得恶果”的结局中获得心理安慰,是观众与作者的共同需要。
D.程朱理学影响的下降,才使得人们心中产生了“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强烈愿望。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主要从作者与观众两个维度分析了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尾”形成的原因。
B.第二段以《窦娥冤》为例,说明“大团圆结尾”也是文人自我心理调适的一种方法。
C.第五段着重论证中国戏剧的“大团圆结尾”是受中华民族长期积淀的民族精神影响。
D.结尾写“戏剧的教化功能”,是对“大团圆结尾”成因的补充,使论述更加全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古代戏剧“大团圆模式”表明,国人爱找乐,喜剧应当是中国戏剧的主流。
B.大概是出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才有《会真记》结局具有喜剧性质的蜕变。
C.戏剧的受众决定着其“成败”,戏剧受欢迎,很大程度是因为迎合了观众的好恶。
D.奖善惩恶的“大团圆结尾”对社会矛盾有缓和作用,被社会接受,进而形成模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
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