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超人教案设计.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之《匡超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阅读本文,理清本文的故事情节; 2、根据主人公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社会现实意义;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认识封建社会“功名富贵”观念对纯洁士子的精神毒害,学习作品的讽刺手法,理解作者笔下匡超人的典型意义;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读法和课上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成为“人上人”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是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的愿望,正所谓“学而优则仕”。正因为这种古代科举选仕制度,使很多读书人人格出现的变异,为了自己的官路亨通而不惜泯灭良心改变自己。今天就让我们漫溯历史长河,与吴敬梓一起看看那时的读书人是如何变异的。 2、回顾吴敬梓和《儒林外史》 吴敬梓(1701-1754),字______,号______,安徽省全椒县人,____小说家。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历时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惊世之作________。五十四岁客死扬州。 《儒林外史》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也是最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_______小说(_____小说)。全书共55回,实写清朝,背景却放在明朝,它以_______________为主要描写对象,以_______________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各种丑恶现象。 3、检查预习效果: 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匡超人发迹(1)潘三被抓(2,3) 骗妻回乡,停妻再娶(4,5,6) 回乡取结,厚葬妻子(7) 拒看潘三(8)路遇牛布衣(9) 4、请快速阅读课文第4-6段,8-9段,讨论如下问题: 讨论一课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结合小说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 匡超人的无耻行为 结果 对待家人的态度 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她去乡下 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 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份 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 闻潘三入监,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 恬不知耻自夸 误用“先儒”,酿成笑话,不以为耻 5、讨论二:课文节选部分,是如何运用讽刺手法来表现匡超人的性格特征的?(用文中具体的句子说明) 1)不想教习考取,要回本省地方取结。匡超人没奈何,含着一包眼泪,只得别过了辛小姐,回浙江来。 匡超人听见了这些话,止不住落下几点泪来;便问:“后事是怎样办的?” 细节描写、对比 2)又过了几时,给谏问匡超人可曾婚娶,匡超人暗想,老师是位大人,在他面前说出丈人是抚院的差,恐惹他看轻了笑,只得答道:“还不曾。” 心理描写 匡超人听见这话,吓了一跳,思量要回他说已经娶过的,前日却说过不曾;但要允他,又恐理上有碍;又转一念道:“戏文上说的蔡状元招赘牛相府,传为佳话,这有何妨!”即便应允了 6、下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匡超人的性格特征。 作者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使他丑态百出,行为令人厌恶与不屑,他是一个虚伪狡诈、品德败坏、厚颜无耻的士林丑恶之人。 7、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令人生厌和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人, 他善良纯净,讲孝道、重情义。谦恭有礼、孝顺善良、勤劳 8、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 全本小说总共五十五回,却用了五回多来塑造匡超人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 9、小组讨论:谁来为匡超人做辩护?围绕他变质堕落的责任问题,进行小组讨论 围绕匡超人由善良变丑恶、由勤勉变迂腐的过程,讨论造成他变质堕落的责任在于谁,并进一步探讨匡超人形象的现实意义。不必拘于一种答案,一个结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 责任在于儒林众生,是他们的熏染、腐蚀导致匡超人的变质。 责任在于他自己,如果他坚守住自己的善良,就不会变质。 一个人本性的改变与他本身有关,也与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有关。 10、拓展延伸:作品的独特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中国乃至世界近代长篇小说传统的结构方式是由少数主要人物和基本情节为轴心而构成一个首尾连贯的故事格局。这部作品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冲破了传统通俗小说靠紧张的情节互相勾连、互相推进的通常模式,按生活原貌描绘生活,写出生活本身的自然形态,写出随处可见的日常生活。它奠定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