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利用干燥而纯净的氢气还原灼热氧化铜的实验也能测定水的元素组成,其装置如下图所示。 实验结果测得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大于1:8,试分析原因,并提出装置改进意见。 AECDE 6、为了测定粗盐中氯化钠(混有少量的泥沙及不溶性杂质)的纯度,进行如下实验。 主要的实验步骤有:①溶解 ②称量 ③过滤 ④计算 ⑤蒸发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②①③⑤②④ D.②④①⑤③ 过滤操作时,滤液连续过滤两次,仍然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1) ;(2) ; (3) 。 C 滤纸有破损 液面高过滤纸边缘 仪器本身不干净 7、实验结束后,经过计算,发现粗盐的提纯率大于100%,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蒸发时未将水蒸干;称量精盐时称量物和砝码放反并使用游码等 8、下图是某同学利用制备的精盐配制一定质量的0.9%生理盐水的全过程: 如果配制的生理盐水中NaCl的质量分数 小于 0.9%,则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有(至 少举出三点): (1)水多:量筒量水时仰视读数;溶解用的烧杯用水洗涤水有残留等 (2)盐少:用天平称盐时盐和砝码放反并使用游码;盐称好后有撒落等 还有: 1、化学反应中玻璃仪器炸裂; 2、可燃性气体点燃时爆炸; 3、用集气瓶收集气体收不满; 4、用还原性气体还原氧化铜后铜又被氧化; 5、用量筒量液体时实际值大于或小于读数值; 6、用天平称固体时实际值大于或小于读数值; 7、量筒的容积发生很大误差; 8、铁放入硫酸铜溶液不见有红色物质生成; 9、检验某混合气体(H2O 、 H2 、CO 、 CO2)中含有 H2 、CO 时无法得出正确结论等原因分析 实验探究题: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关于海洋资源利用的调查研究 3、关于过氧乙酸的探究 4、有关化石燃料问题的讨论 5、对生石灰的探究 6、对重庆天源化工厂氯气泄露事件的认识 7、对朝鲜火车爆炸事故的分析 8、对我国小煤矿爆炸事故的分析等 简 答 题 解 析 1 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1 、 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本身不变。 1 、 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答案: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本身不变。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所以物质不灭。 小结: 1 理论的叙述 2 联系该题的实际进行叙述 2、 早在17世纪,质量守恒定律被发现之前,英国化学家波义耳曾做过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燃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称量金属灰的质量,发现比原金属质量增加了。试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金属灰质量比原金属质量增加的原因。 答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由此可知,参加反应的金属与氧气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金属氧化物的质量,生成的金属灰是金属氧化物,所以金属灰的质量比原金属的质量增加了。 3、小明用热水配制了大半烧杯硝酸钾(KNO3)的饱和水溶液,让一个较大的塑料块在液面上漂浮,当时溶液的温度约为600C,室温为200C,然后小明让溶液冷却,发现塑料块下沉。并用你学过的理化知识解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