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呼吸运动 静脉回心血量↑ ↓ 心房与外周静脉压差↑ ↓ 心房 + 大静脉扩张 ↓ 胸 内 负 压 ↑ ↓ 胸廓容积扩大 ↓ 吸 气 呼气与吸气作用相反 四、微循环 概念:循环系统中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 血液循环。 (一)微循环组成 1.微A:总闸门 2.后微A:分闸门 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分闸门 4.真毛细血管:营养性血管 5.通血毛细血管:直捷通路 6.动-静脉吻合支:调节体热 7.微V:后闸门 后阻力血管 名称 血流通路 血流特点 作用 毛细血管网→微V →微V 微A→动-静脉 直捷通路 微A→后微A 血流较快 有利血液 →通血毛细血管 回流 吻合支→微V 动-静脉短路 调节体温 快 随温度变化 迂回通路 (营养通路) 血流缓慢 主要场所 物质交换 微A→后微A→毛细 血管前括约肌→真 微循环的血流通路与作用 组织液:多呈胶冻状,不能自由流动 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 其他成分与血浆相近 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后成为淋巴液 淋巴循环:淋巴液在淋巴系统内流动 五、组织液生成与淋巴循环 (一)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 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滤出生成。可逆 结构基础: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动力:有效滤过压(EFP) EFP=促进液体滤过的力-促进液体重吸收的力 (1)促使液体滤出的力: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2)促使液体重吸收的力: 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若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生成(动脉端) 若有效滤过压<0 →组织液回流(静脉端) 2. 生成量 滤过的力量: *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 主要因素 生成量 回流量 临床 ↑ ↓ ↑ ↓ ↑ ↓ ↑ ↓ 炎症、充血性心功不全等所致的水肿 营养不良、肾炎等血浆蛋白↓所致水肿 毛细血管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丝虫病、癌症等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 烫伤、细菌感染所致的局部水肿 毛细血管通透性↑ 淋巴回流受阻 每天生成2-4L淋巴液 ① 回收组织液中的蛋白质 组织液蛋白质回收入血液唯一途径 维持血浆蛋白浓度,保持组织液低蛋白 ② 运输脂肪及其他营养物质 肠道吸收脂肪 ③ 调节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体液平衡 ④ 淋巴结的防御和免疫功能 吞噬细胞清除红细胞、细菌、其他物质 产生淋巴细胞,参与免疫反应 (二)淋巴循环的意义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一)心血管中枢 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群。 1.延髓心血管中枢——基本中枢 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 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高级中枢 下丘脑、大脑边缘系统、小脑 拮抗 (二)心血管的神经支配和作用 1. 心交感神经 ⑴ 起源与分布 节前纤维: 起自延髓心交感中枢 神经节换元 →节后纤维 窦房结 —右 房室交界 —左 房室束 心房、心室肌 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去肾上腺素→心肌细胞膜?1受体→胞内兴奋↑ ⑵ 作用及机制 心率↑ ( 正性变时 ) 收缩力↑ ( 正性变力 ) 房室传导↑( 正性变传导) “ 称为交感正性作用” 心排出量增加,血压升高 2. 心迷走神经 属于副交感神经 ⑴ 起源与分布 心内换元 节前纤维: 起自延髓心迷走中枢 →节后纤维 窦房结 —右 房室交界 —左 房室束 心房肌 ⑵ 作用及机制(抑制效应) 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乙酰胆碱→心肌细胞膜M受体→抑制 心率↓ (负性变时) 收缩力↓ (负性变力) 房室传导↓ (负性变传导) “ 称为迷走负性作用” 心排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受体→血管收缩,阻力、血压升高 ?2受体→血管舒张 3.(交感)缩血管神经 ⑴ 起源与作用 节前纤维: 起自延髓交感缩血管中枢 换元→节后纤维→支配血管平滑肌 去甲肾上腺素 ①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乙酰胆碱(ACh)  动物的骨骼肌微动脉 平时无紧张性,应激时(+) ②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 存在于脑膜、消化腺、外生殖器等的血管 只调节少数器官的局部血流量, 对总外周阻力但影响很小。 ③脊髓背根舒血管纤维 ④血管活性肠肽神经元 4、舒血管神经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压力感受器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血管壁上的神经末梢。 作用:感受动脉血压变 生理意义: 防止或缓冲动脉血压的急剧波动 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三)心血管活动的反射性调节 1.减压反射 反射过程: 心紧 迷张 走+ 心紧 交张 感- 交管 感紧 缩张 血- 窦

文档评论(0)

cjp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013115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