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诊断 根据本病仅引起雏鹅、雏番鸭发病的流行特点,结合严重腹泻与神经症状的出现以及小肠出现特征性的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的病变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确诊需经病毒分离鉴定或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 1.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病料采集:以无菌操作法采取急性期病、死雏鹅的肝、脾、肾等实质器官或血液作为分离材料。 (1)鹅(番鸭)胚接种:12-14日龄的鹅胚或番鸭胚(无母源抗体)接种,如5-8日内有死亡,则收获尿囊液和羊水做进一步鉴定。 (2)细胞培养:病料接种在鹅胚或番鸭胚的原代细胞,培养3-5天,可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经伊红-苏木精染色,可见到核内包涵体和合包体。 (3)易感雏鹅接种试验:用病料接种易感雏鹅,感染后3-5天后出现临床症状和病变。对照组正常。 (4)血清保护试验:取5羽雏鹅作试验组,先皮下注射标准毒株的免疫血清1.5mL。设生理盐水对照;然后两组同时皮下注射含毒尿囊液0.1ml,试验组雏鹅全部得到保护,而对照组于2-5天内全部死亡。 2.血清学诊断 (1)病毒中和试验:主要用于GPV抗体的检测,可用鸭胚、鹅胚或鹅胚成纤维细胞。重复性好、敏感性高。易于操作,但费时。 (2)琼脂扩散试验:用于检测GPV、疫苗效价测定及鹅群免疫检测和卵黄抗体检测。具有较高特异性,简便,实用,但灵敏性差。 (3)SPA协同凝集试验:检测尿囊液中GPV抗原,具有特异、快速、敏感、简便等优点。用于疫苗检测很方便。 (4)反向间接血凝试验 (5)免疫过氧化物酶染技术 (6)免疫荧光技术 (7)ELISA: 3.分子生物学诊断:常用的有核酸探针技术和PCR技术。 七、鉴别诊断 1.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其病原为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腺病毒),3-30日龄雏鹅均可发病,死亡高峰在10-18日龄。光镜下脑和胰腺的组织结构正常,各组织器官不出现包涵体,制作超薄切片可以发现大量病毒粒子的“封入体”。 2.鸭瘟:病原为鸭瘟病毒(疱疹病毒),各龄期的鹅均可感染。特征性病变是在食道和泄殖腔出血和形成伪膜或溃疡,主要病变是全身性败血症和肠道的出血性和坏死性炎症。但缺乏肠道渗出性炎症和肠道栓塞物形成的特征。必要时以血清学试验相区别。 3.鹅球虫病:其病原为球虫(主要为艾美尔球虫),发病龄器多在3周龄以上,通过镜检肠内容物和粪便是否发现球虫卵囊相区别。 4.鸭病毒性肝炎:主要为肝脏病变,而发生本病的番鸭肠道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 八、防制 1.加强兽医卫生防疫措施: ①严禁从疫区购进种蛋、种苗及种鹅,对入孵的蛋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②孵化场定期消毒。 ③新购进的种鹅,应隔离饲养20d以上,确认无该病,方可混群。 ④母鹅在产蛋前1个月进行全面的预防注射。受病毒威胁的雏鹅群及大鹅群一律注射弱毒疫苗。 ⑤病死鹅应焚烧深埋,对病毒污染区彻底消毒。 2.疫苗接种 (1)弱毒疫苗:目前常用小鹅瘟弱毒苗。 ①种鹅(番鸭)开前1个月,皮下、肌肉注射弱毒疫苗 2~4头份,可使整个产蛋期孵出的初生雏得到母源抗体有效保护。②雏鹅(番鸭)免疫,通常每只1头份,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 (2)被动免疫:①对雏鹅(番鸭)在1~3日龄内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必要时于10~13日龄重复一次,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②对于发病初期的病鹅(番鸭)每只注射抗小鹅瘟高免血清或卵黄抗体2~4ml也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③预防剂量为刚出壳的雏鹅肌注0.5 ~ 1ml/只,可防止流行。 ? 第十七节 小鹅瘟(Gosling Plague) (鹅细小病毒感染GPI、雏鹅病毒性肠炎GVE) 小鹅瘟(GP)是由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引起的雏鹅与雏番鸭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害3-20日龄小鹅,特征为精神萎顿,食欲废绝,严重腹泻和有时出现神经症状,病变特征主要为渗出性肠炎,小肠粘膜表层大片坏死脱落,与渗出物凝成假膜状,形成栓子阻塞肠腔。该病传染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 一、历史与分布 1956年在我国扬州地区首次发现该病并定名→1965年以后欧洲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报道。目前世界上有饲养鹅和番鸭的地区都有该病的发生。 二、病原学 1.病原分类及特点: ①病原为鹅细小病毒,属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 ②病毒为球形或六角形,无囊膜,直径为20~22nm, ③核酸为单股线状DNA病毒, ④对哺乳动物和禽细胞无血凝作用,但能凝集黄牛精子 ⑤分离到的毒株抗原性基本相同,只有一个血清型。 ⑥与哺乳动物的细小病毒没有抗原关系,而与番鸭细小病毒存在部分抗原。 ⑦病毒存在于病雏的肠道及其内容物、心血、肝、脾、肾和脑中。 2.病毒培养与增殖 ①首次分离宜用12~15胚龄的鹅胚或番鸭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