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讲义(6)-软模成型实例.pptVIP

复合材料制备技术讲义(6)-软模成型实例.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复 合 材 料 成 型 与 加 工 技 术 曾竟成 教授 杜 刚 讲师 第6章 软模制备技术及实例 阴模 芯模 6.1 软模成型流程示意图 6.2 软模成型复合材料制品优点 柔性成型面,能够成型型面相对复杂的大中小型制品; 采用预浸料或树脂注射成型; 加热阶段有加压、挤胶作用,制品比较致密; 6.3 目前国内采用软模成型复合材料制品 复合材料管件-国防科大502教研室; 复合材料背架构件-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三十九研究所; 雷达天线测量杆-电子工业部第三十八研究所; 复合材料波纹夹层结构-北京卫星制造厂; 发动机燃烧室壳体-上海航天局810研究所; 其它如:机翼加强肋,机身壁板等 实例1 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管软模成型工艺 ? 1、复合材料管件外形尺寸 60 880 54 2、复合材料管件原材料 增强材料:T300碳纤维及其织物 树脂基体:环氧648 固 化 剂:三氟化硼乙胺 稀 释 剂:丙酮 T300-3000-40B碳纤维复丝的基本性能 1.5 230 3530 1.76 7 T300-3000-40B 断裂伸长率 (%) 拉伸模量 (GPa) 拉伸强度 (MPa) 密度 (g/cm3) 单丝直径 (μm) 环氧648/BF3·MEA浇铸体基本性能 0.28 泊 松 比 3.2 拉伸模量(GPa) 35.2 拉伸强度(MPa) 3、复合材料管模具制备 设定工艺间隙的原因 ⅰ 方便金属阴模的合模固紧; ⅱ 控制芯模在树脂凝胶温度前的膨胀压力,尽量使其处于自由状态; ⅲ 复合材料管件的实际铺层厚度比理论计算的铺层厚度大。 φ 52×940mm2 真空脱气,浇注成型 深圳固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模具硅橡胶 硅橡胶芯模 内腔尺寸 φ60×960mm2 机加 市售 45#碳钢 金属阴模 尺寸 制备方式 厂商 材质 紧固螺栓 阴模 工艺间隙 芯模 预浸料 4、预浸料制备 120 3 100 配 比 稀释剂 固化剂 E648树脂 (1) 预浸料树脂胶液配方 0.33 55 323 1.25 T300纤维 0.22 52 200 / T300平纹布 预浸料厚度 (mm) 纤维体积含量 (%) 单位面积中纤维质量 (g/m2) 排布间距 (mm) (2) 预浸料单层厚度估算 1-纱架;2-集束器;3-导向辊;4-胶槽;5-张紧辊;6-滚筒;7-压辊; 8-动力机构;9-床身;10-调速器;11-溜板(可前后移动);12-小车(可左右运动) 滚筒式排布机示意图 1 2 3 4 5 7 6 8 12 11 10 9 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T300碳纤维/环氧板 T300碳纤维织物/环氧板 拉伸强度(MPa) 纵向 1100 - 横向 102 - 拉伸模量(GPa) 纵向 135.0 60.5 横向 9.4 60.5 压缩强度(MPa) 纵向 750 - 横向 100 - 压缩模量(GPa) 纵向 95.2 - 横向 9.4 - 面内剪切强度(MPa) 48.8 - 面内剪切模量(GPa) 4.76 4.5 泊 松 比 0.28 0.07 预浸料(层压板)性能 5、复合材料管的铺层方式 复合材料管的铺层采用碳纤维与碳纤维织物预浸料混合铺排方式,碳纤维预浸料为轴向铺层,碳纤维织物预浸料为环向铺层。 ⅰ.复合材料管承载形式主要是轴向承载。因此在设计时应将纤维尽量铺放于管的轴向,即纤维在轴向的比例应尽量高,但管的环向铺层也十分重要,因为若管的环向铺层过少,则复合材料管在压缩过程容易发生层间屈曲与环向开裂。 ⅱ.制备的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管应满足厂家提出的指标要求,即复合材料管的尺寸要求和纤维的体积分数(57.5%)要求。 ⅲ.在成型过程中硅橡胶的加热膨胀,对复合材料预浸料有压缩挤胶作用,树脂将有一部分被挤出,其管件的实际尺寸可能比设计的铺层厚度要小一些,因此实际铺层厚度比理论计算的厚度要大一些。 碳纤维织物 碳纤维无纬布 成型芯模 6、复合材料管固化工艺 6.1 E51/BF3·MEA放热曲线 固化温度(℃) 30 60 90 120 150 180 210 放热 吸热 峰始温度 峰顶温度 167 峰终温度 6.2 复合材料管固化制度 模具放入烘箱的初始温度定为75~80℃之间,并在此温度下保持温度40min,以利于模具在此时间的均匀传热,同时硅橡胶的膨胀量很小,然后升温至130℃,保持3h,使复合材料预浸料固化,再升温至170℃,保持2h,使复合材料预浸料能够充分固化。 硅橡胶芯模准备 碳纤维预浸料准备 钢质阴模准备 预浸料按照铺层顺序铺于芯模上 模具清理 涂刷脱模剂 将芯模置于钢质阴模中,合模固紧 放入已预热的烘箱(75℃~80℃) 开始升温~130℃ 升温~1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