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地发育构造背境教案(赖绍聪2002).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洋中脊在构造上表现为线状拱形隆起,只是在其轴部才出现典型的裂谷盆地,另外洋中脊两翼上还有许多横向和纵向的狭长凹地。 ●洋中脊的这种隆起地形和中轴裂谷地形主要是热地幔物质上涌流动在岩石圈底面产生的附加热源和对岩石圈以及通道两壁施加的力所造成的,并且洋中脊隆起高度和中轴裂谷宽度随扩张速度增加而减小。 ●中轴裂谷盆地和洋中脊两翼斜坡凹地中,沉积物主要是生物成因软泥,粉砂、砂质沉积;火山源和少量陆源碎屑沉积以及浊流沉积。 3 聚敛型板块边缘岩浆活动 及与聚敛型板块边缘有关的沉积盆地 3.1 俯冲带岩浆活动及与俯冲带有关的沉积盆地 3.1.1 俯冲带岩浆活动及其火成岩组合 ●俯冲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岩浆弧的范围内,距海沟轴约150—300km,平行于海沟成弧形展布。 ●主要岩石系列有: ● a.岛弧拉斑玄武岩系列; ● b.钙碱系列; ● c岛弧碱性系列(或钾玄岩系列),以及它们之间的过渡类型。 ●根据俯冲带(岛弧区)岩浆活动构造环境及岩浆成因差异,可将其进一步划分为三种主要的亚类:洋内岛弧环境、活动大陆边缘(边缘弧)及弧后盆地(边缘海盆地)。 ●1、洋内岛弧环境(Oceanic island arcs):洋内岛弧是指大洋岩石圈板块俯冲到另一洋壳板块之下所形成的火山岛弧或岛链,它常常被弧后次级海底扩张形成的边缘海盆所分隔(图10)。 ●洋壳岩石圈俯冲作用的产生新的洋壳岩石圈在中脊处形成,岩石圈板块俯冲产生深海沟,弧后区次级地幔对流引起次级扩张中心,并形成边缘海盆 洋壳岩石圈俯冲作用的产生-新的洋壳岩石圈在中脊处形成-岩石圈板块俯冲产生深海沟-弧后区次级地幔对流引起次级扩张中心,并形成边缘海盆 ●2、活动大陆边缘(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s):活动大陆边缘岩浆活动主要是指大陆边缘弧火山活动,与洋内岛弧环境不同的是,仰冲在俯冲洋壳之上的不是洋壳板片,而是大陆岩石圈板块(图12)。 ●陆缘弧岩浆活动以钙碱质系列火山岩为主导,安山岩是主要的岩石类型。 ●岛弧地带安山岩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复杂的变异作用过程,包括: ●不同源岩形成的熔浆的相互混合 ●含H2O液体对上覆地幔的作用 ●相对富SiO2(与地幔橄榄岩相比)的熔浆与地幔橄榄岩的反应 ●在深处形成富含H2O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晶分离作用 ●岩浆与地壳岩石的相互作用等等(图13) ●安山岩岩浆可能直接导源于俯冲的大洋壳。 当洋壳下降到100km后,玄武岩-辉长岩转变为石英榴辉岩,石英榴辉岩局部熔融形成原生的SiO2中等含量的熔浆,从100-150km的俯冲带上升的这种SiO2中等含量的含水的熔浆进入消减带上面的地幔楔形区,这种熔浆在这样的深度上与地幔橄榄岩是不能平衡共存的,亦即与Ol是不能平衡共存的,因此与Ol发生反应形成辉石(Ol+富SiO2液体-Py),使橄榄岩转变为辉石岩。由于新形成的辉石岩的比重小于上覆地幔橄榄岩以及其中隙间液体的存在,使辉石岩具有很大的活动性,它从消减带以底劈方式上升。含水辉石岩底劈岩块在上升过程中开始发生熔融,类似于从上升的地幔橄榄岩底劈岩块中形成玄武岩岩浆的模式。在100km深处,辉石岩可能是含Ga的,在较浅处Ga不稳定,其组分进入辉石固熔体中。对于从100-150km深处消减带上升的含水辉石岩底劈岩块来说: ●如果在100-60km发生局部熔融熔浆的分离形成均一的独立岩浆,则具Ol拉斑玄武岩-Q拉斑玄武岩组成; ●如果在60-40km内发生局部熔浆分离,则形成玄武-安山岩岩浆; ●如果在40-20km内局部熔浆从上升的底劈岩块中分离出去,则就形成安山岩岩浆。 ●3、弧后盆地(边缘海盆)(back—arc basins 或marginal basins):弧后(边缘)盆地是半封闭的盆地,或处在岛弧体系之间的一系列小海盆。一般认为它们是弧后区次级海底扩张的产物(图14)。 ●边缘海盆可能有多种成因。但至少其中某些海盆具有的性质所表明的成因类似于扩张洋脊处形成大洋岩石圈那样的作用过程。 ●从这些海盆中获取的拉斑玄武岩类岩石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资料,在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同位素比值方面及模式上和标准成分上都类似洋脊的拉斑玄武岩类。其化学性质多半可归因于低压下的分离结晶作用。它们在成分上的变化范围与MORB部分一致。 ●最可能的成因是橄榄质地幔的分离熔融和在缓慢扩张(半速率1-2cm/a)岩石圈中的侵位。未必会是俯冲洋壳的熔融,也未必会和岛弧拉斑玄武岩有亲缘关系。 ●推测边缘海盆玄武岩化学上的微小变化是受到熔融分离的深度、地幔熔融的范围或随后分离结晶的范围所控制的。一般说,这些玄武岩的演化有点象MORB;化学上变化的范围可能与海盆下温度梯度的差异有关。边缘海盆作为地幔分离熔融产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