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际技术转移 主讲:陈勇兵 第四讲 技术与国际直接投资 第一节 技术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 从垄断优势理论到OLI理论 雁行模式与边际产业论 一、垄断优势理论 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 Herbertt Hymer)率先提出以垄断优势来解释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理论。此后,其导师金德尔伯格(C. Kindleberger)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完善,从而创立了垄断优势理论,又称“海默—金德尔伯格”理论。 海默还认为,东道国的当地企业相对于跨国经营企业来说至少有三方面的优势。 金德尔伯格侧重于分析市场不完全对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性作用。 两个基本概念:结构性市场不完全和企业的特定优势 市场的完全性与不完全性 市场不完全是指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偏离完全竞争的一种市场结构。 市场的不完全性主要表现在: 1、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 2、由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3、由于政府的介入而导致的不完全; 4、由关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这主要与商品特异、商标、特殊的市场技能或价格联盟等因素有关; ②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这主要是特殊的管理技能、在资本市场上的便利及受专利制度保护的技术差异等原因造成的; ③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 ④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 企业的特定优势 垄断优势: 1、技术优势; 2、先进的管理经验; 3、雄厚的资金实力; 4、全面而灵通的信息; 5、规模经济优势; 6、全球性的销售网络 ①市场垄断优势。如产品性能差别、特殊销售技巧、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等。 ②生产垄断优势。如经营管理技能、融通资金的能力优势、掌握的技术专利与专有技术。 ③规模经济优势。即通过横向一体化或纵向一体化,在供、产、销各环节的衔接上提高效率。 ④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利用其垄断优势。 结论: 市场不完全是企业获得垄断优势的根源,垄断优势是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垄断优势论的发展: H.G.Johnson(1970):强调知识资产的控制 R.E.Caves(1971):产品的差别能力 尼克博克(1973):寡占反应论 尼克博克(1973):寡占反应论 尼克博克于1973年发表的《寡占反应和跨国公司》,在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跨国公司寡占理论。 主要思想:寡头垄断厂商会相互跟随进入新的国外市场,这是一种以对外直接投资作为防御武器的战略,即进行防御性投资。在寡占的市场结构条件下,一旦一家跨国公司对某国直接投资,其它跨国公司也会跟着这家厂商对该国进行投资,以抵消第一家跨国公司行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统计资料表明:美国企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行的大量对外直接投资明显地集中在寡占市场结构明显的行业。 评价 1、意义 开创了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的先河,突破了传统理论的分析框架,首次提出不完全市场竞争是导致国际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 2、局限性 该理论是以战后美国制造业等少数部门的境外直接投资为研究对象的,是基于美国知识和技术密集型部门境外投资活动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其理论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难以解释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对外投资行为,更不能解释不具备垄断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企业和服务性企业的境外投资活动。 二、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937年科斯在《企业的性质》一书中提出的“科斯定理”(又称新厂商理论或交易费用理论)。1976年,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 Buckley)和卡森(Mark O. Casson)在其合著《跨国公司的未来》一书中,学习和借鉴了科斯理论,同时在批判了传统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基础上,第一次系统的提出了跨国公司的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从“国际分工为什么不通过世界市场,而是通过跨国公司来进行”出发,通过研究世界市场的不完善以及跨国公司的性质,来解释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及决定因素。 内部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是: 企业之所以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是由于中间产品市场的不完全性造成的,为了获得最大限度利润,企业在跨国经营活动中将中间产品市场内部化。 假定前提: 市场的不完全是由市场机制的内在缺陷而引起的。 市场失效是由于市场的不完全,导致企业在让渡自己的中间产品时无法保障自身的权益,也不能 通过市场来合理配置其资源,以保证企业利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