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伯远帖》题跋初探
第8卷第1期
2010年2月
红河学院
JournalofHongheUniversity
V01.8No.1
Feb.2010
《伯远帖》题跋初探
杨薇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摘要:王瑜《伯远帖》是乾隆存放在”三希堂”里作品之一,它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自不待说,其后的题跋不但为我们研
究《伯远帖》原迹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其题跋自身也同样具有相当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前后为《伯远帖》题跋的有乾隆,董
其昌,王肯堂等五人.对五人题跋进行整理和研究,能够阐述跋文所反映的王系书法和魏晋书风对历代的影响,王殉的家学渊源,
并获得王殉书信以外的信息,同时也能进一步彰显题跋自身的文献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伯远帖》;题跋;魏晋书风
中图分类号:J2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128(2010)01—0063—04
《伯远帖》是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侄子王王句问
候亲友疾病的一封信札.此帖同王羲之《快雪时晴
帖》,王献之《中秋帖》被清乾隆帝藏于养心殿,称之
为稀世之珍,”三希堂”的名字由此而来.据考证,
《快雪时晴》为摹本,《中秋帖》为临本,《伯远帖》是目
前所见存世最早而尤为确实的晋代法书真迹.它为
研究晋代书法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是晋人墨迹中最可
信,最具有时代特色的法书珍品.
《伯远帖》具有如此之高的艺术价值,此帖的题
跋也同样不容忽视,值得研究.此帖共有乾隆,董其
昌,王肯堂,董邦达,沈德潜五人为之题跋.对五人题
跋进行整理与研究,我们发现,它不但有益于对《伯远
帖》原迹的研究,而且更有助于人们对魏晋书法的认
识,同时通过我们的研读,题跋自身的文献价值与艺
术价值也更加彰显.
一
董其昌题跋
董其昌题跋紧接《伯远帖》正文后:
晋人真迹唯二王尚有存者.然米南宫大令
已罕,谓一纸可当右军五帖,况王殉书.视大令
不尤难觏也!既幸予得见王殉又幸殉书不尽湮
没得见吾也.长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戊戌冬
至日,董其昌题.
董跋书于万历二十六年戊戌冬至,是董其昌观王
殉《伯远帖》后乘兴而作.跋题在原帖装边的绫子
上,材质较粗,所以线质看起来颗粒感较大.《伯远
帖》原藏于北宋宣和内府,后流人民间.明清两代由
吴新宇,安岐等递藏.董氏于长安见到此帖所谓”长
安所逢墨迹,此为尤物”,董将其称为”尤物”是因为
《伯远帖》为我们提供了”直人晋室”,”书追二王”的
途径,他的笔法,结体和王羲之的很多法帖相似,不过
更瘦硬开张,有自家面目.正如董其昌在《画禅室随
笔》中这样评价《伯远帖》”潇洒古淡,东晋风流,宛然
在眼,用卿得此,可道作宝晋齐矣”.其评价之高,为
其跋古帖少见者,跋中提到的用卿,即新安吴廷,为董
之挚友,富收藏,这说明此时《伯远帖》曾藏吴廷处.
据载万历戊戌除夕,吴廷曾在京与董氏相会,并索回
董其昌借观的《虞临兰亭帖》卷等,此跋时间去除夕
未还.因此《伯远帖》跋想来也是应吴廷之请而
作.…因为当时董氏是帖学研究的重要人物,他最突
出的影响是通过书画的收藏鉴赏,逐渐形成对整个文
化史的重新认识和评价.许多以前没有定论无法辨
别真伪的作品都是由他来鉴定的.董其昌的历史意
义在于他几乎是对上下千余年的中国卷轴书画都过
目了一遍,这种在近代博物馆和照相印刷术出现之前
很少有人能企及的阅历,保证了他在艺术判断上的权
威性.作到这一点董氏的确有得天独厚的条件.首
先是江南地区的私人收藏之风极盛.他本人就曾在
嘉兴的大收藏家项元汴做过私塾先生,并在后来50
年的官宦生涯中,有机会接触到南北各地官私收藏的
历代名作.其次,明代帝王对皇家书画收藏并没有特
别重视,所以使民间的书画交易非常活跃.而鉴赏家
收稿日期:2009—07—24
作者简介:杨薇(1983一),女,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书画研究与创作.
红河学院2010.1/文学
的权威意见也就是一言千斤.董由此写下这段文字,
说明其作品的真实性,他的书法功底也展露无疑.他
的书风儒雅秀逸,境界空元古淡,极富书卷气息.用
笔潇洒随意,轻松自然;结体巧丽灵秀,不拘陈法;章
法以疏为则,直可驷马并驰;墨法以淡为宗,富于秀润
之气.此题跋五行书,他运用渴笔枯墨挥毫写下这五
行跋,当是董氏之精品.字形大小错落,宛如大珠小
珠落玉盘,脆然有声,与《伯远帖》可称双璧.乾隆帝
赞日”王询帖与其昌帖皆可宝玩”.
二王肯堂题跋
明朝时期,除董其昌外还有一人也为《伯远帖》
题跋,那就是王肯堂(1549—1613),他也是明代着名
的书法家,他精于鉴赏,在书法艺术上造诣很高,他继
董其昌后题:
右晋尚书令谥献穆王元琳书.纸墨发光,笔
法遒逸,古色照人,望而知为晋人手泽,经唐历
宋,人主崇尚翰墨,收括民间珍秘于天府不知其
几矣!而尚有遗逸如此卷者,即赏鉴家如老米辈
亦未之见,吾于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