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统计过程控制与管制图.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統計製程管制(SPC) 內容大綱 統計製程管制的概念與做法 管制圖的建立 管制圖的判讀與異常處理 製程能力分析 量測系統的評估 製程管制之活動(2) 人性層面 提高工廠士氣 激勵與維持品質的意願 品質目標的溝通 目的 讓員工看見自己的生產品質 製程管制之責任劃分 異常處理之流程 與管制圖有關之常用分配 分配(distribution):數值的分布狀況,用來綜觀數值的中心位置與集中趨勢之用 變異的來源 機遇原因 來自於潛在的自然變異 消除它們的成本很昂貴 可歸屬原因 反應製程的不穩定 統計製程管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快速的偵測出製程中的可歸屬原因或是偏移的發生 管制圖 為一種特殊的趨勢圖,它可以表現出產品特性的變化情形 管制圖由三部份組成---管制界限(control limit)、中心線(center line)與樣本點 分為計數值管制圖與計量值管制圖兩種類型。 管制圖的例子 計數值管制圖 優點 計算簡單 能夠同時對不同的品質特性做整體性的控制 種類 p管制圖 np管制圖 c管制圖 u管制圖 p 管制圖 np 管制圖 c 管制圖 u 管制圖 計量值管制圖 特性 可以獲得較多的製程資訊 兩兩一組使用---同時作平均值的控制與變異的控制 種類 管制圖 管制圖 管制圖 管制圖 管制圖 管制圖 管制圖的選擇 管制圖的原理 利用品質特性的發生機率來判斷是否有異常的狀況發生 管制上下限與中心線 管制上下限 為平均數上下3個標準差 範圍內幾乎會涵蓋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 超出管制界限範圍之外的狀況被視為異常 中心線---製程的平均品質水準。 管制圖的計算 管制圖的實例(1) Accton終測製程,蒐集到10組樣本,每組100個,各組樣本不良個數如下,請繪製不良數管制圖 管制圖的實例(2) 管制圖的實例(3) 建立管制圖的步驟 步驟一:選擇品質特性 步驟二:選取合理樣本 步驟三:蒐集數據 步驟四:決定試用管制界限 步驟五:建立修正後的管制界限 步驟六:管制圖延續使用 管制界限的決定 管制圖的判讀(1) 判斷失控的規則 樣本點落在管制界限之外 連續9點在同側的C區或C區之外 管制圖的判讀(2) 連續6點持續地上升或下降 連續11點交互一升一降 管制圖的判讀(3) 相連3點中有2點在同側的A區或A區之外 相連5點中有4點在同側的B區或B區之外 管制圖的判讀(4) 連續15點在中心線上下兩側的C區 有8點在中心線之兩側,但C區並無點子 異常處理模式(1) 異常處理模式(2) 異常處理模式(3) 製程能力分析 何謂製程能力? 製造程序潛在精度的測定,以衡量加工的一致性 製程加工品質在一定因素與正常管制狀態下滿足技術標準的程度 基本精神 將製程能力計量化 將測得的製程能力與品質要求作比較 製程能力分析之用途 設計部門可參考目前之製程能力,以設計出可製造的產品 評估人員、設備、材料與工作方法的適當性 根據規格公差設定設備的管制界限 決定最經濟的作業方式 製程能力指標的計算 製程能力的評估 實驗設計 確認實驗之檢討 確認實驗之再現性不佳 再現性不佳之原因: 可加性差,所選因子有強烈交互作用 最佳條件所選之控制因子不足,可能遺漏其他極顯著之因子 因子水準距離太小,無法測得因子水準改變所造成之效果 每組實驗樣本數過小,造成實驗效果不準確,分析結果有誤差 所選之實驗機種對製程條件變化較不敏感 第二次實驗 實驗目的 消除控制因子間之交互作用,以找出真正影響迴焊製程之因子 加大實驗樣本數,並以較高難度之產品進行實驗,以增加實驗結果之準確性 決定迴焊製程之最佳Thermal Profile 實驗計畫(1) 實驗機種:EH3512A 本次實驗固定抽風速度為慢速 實驗樣本數 每批樣本大小為35片 共需9*35=315片 實驗因子與水準 實驗計畫(2) 品質評量方式 外觀檢驗 以補焊記錄排除非迴焊爐因素後計算不良點數 為望小特性 功能測試 以MDA不良數決定功能測試之優劣 為望小特性 實驗配置 本次實驗共使用4個3水準因子,故使用L9(34)直交表 第二次實驗結果 最佳因子水準選擇 進行確認實驗 預估最佳因子水準之S/N比 以最佳因子水準再次進行實驗,生產35個產品 所以:所選定之最佳因子水準組合之再現性優良 結論:最佳之Thermal Profile 建 議 風速由快調慢,降低 open 不良率 R1斜率由 3.9℃/s 降至 2.0℃/s,以降低短路不良率 P2時間由 120 秒減少至 80 秒,以增加焊錫性 考慮由原先 2 段 heater 拉昇熔錫區之溫度改為使用3 段 heater,尤其在大面積 PCB 板之製程 下次購買散熱風

文档评论(0)

luobin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