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多连博贯,博节合宜。 “今《春秋》之为学也,道往而明来者也。然而其辞体天之微,故难知也。弗能察,寂若无;能察之,无物不在。是故为《春秋》者,得一端而多连之,见一空(孔)而博贯之,则天下尽矣。”(《春秋繁露·精华》) 3)强勉学问,专一虚静。 “强勉学问,则闻见博而知(智)益明;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汉书·董仲舒传》)他还认为学习必须“专一”,“不一者,故患之所由生也。是故君子贱二而贵一。人孰无善?善不一,故不足以立身”(《春秋繁露·无道无二》)。正如“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一手不能二事”(《春秋繁露·无道无二》)一样,学习只有“专一”才能“致精”。“夫欲致精者,必须静其形……形静而志虚者,精气之所趋也”(《春秋繁露·通国身》)。 第五节 王充的教育思想 王充,字仲任,浙江会稽上虞人。生于公元27年,约卒于公元97年。王充自幼刻苦勤学,6岁开始识字,8岁正式入书馆就读,成年后进京师太学深造。 王充曾先后两次出任地方小吏,但皆因性格耿直,“不贪富贵”、“不慕高官”、不肯趋炎附势而辞官回家。辞官回家之后,王充一边教书,一边著书立说,其大 部分著作是在此间写成的。王充晚年“发白齿落,日月逾迈,寿伦弥索,鲜所恃赖,贫无供养,志不娱快”,处境十分艰难,“贫无一亩庇身,贱无斗石之秧”。 一、《论衡》 “故《论衡》者,所以铨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 黄晖在《论衡校释》的自序中所评价的那样:《论衡》是中国哲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著作,用道家的自然主义攻击这儒家的天人感应说, 使中国哲学史上揭开一大波澜。 主要观点: 1、天道自然; 2、万物自生自灭,皆由元气而成 ; 3、人死神灭,无鬼无神。 “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鬼者,归也,神者,荒忽无形者也。” 二、论教育作用 首先,在人性的问题上,提出人性有善恶之分。 “实则人性有善有恶,犹人才有高有下也。” “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 教育与人性的关系: “论人之性,定有善有恶。其善者,固自善矣;其恶者,故可教告率勉,使之为善。” (性可教而为善 ) 他把人性分为三种: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 中人之性可以通过教育使之定型。生来就恶的人也可以通过教育使恶为善。总之,人的善恶在于教育。 其次,王充肯定了环境对人性发展的影响。 “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沙入缁,不练自黑。彼蓬之性不直,纱之质不黑,麻扶缁染,使之直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 进而,又提出要通过法律手段,运用政权的力量保障学校教育的实施,使其没有陷入“教育万能论”的泥潭。 “是故,王法不废学校之官,不除狱理之吏,欲令凡众见礼义之教,学校勉其前,法禁防其后 ,使“丹朱”之志,亦将要勉。” 三、教育的培养目标 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 他把人才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是“鸿儒”(能够独立思考,著书立说); 第二是“文人”(独立思考能力较差,文采尚佳); 第三是“通人”(文笔谈不上,但知识渊博); 第四是“儒生”(知识也不够渊博,只懂一本经,并此生靠这一门经吃饭)。痈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教育系 袁强 第一节 秦汉文化教育政策 一、秦朝的文化政策 (一)书同文 “言语异声,文字异型” 以小篆为文字形体的标准 (二)行同伦 (三)设三老以掌教化 (四)禁止私学,焚书坑儒 李斯 :私学师古非今,扰乱视听,非议法教。进而提出 “挟书”之策 。 公元前212年,有儒生诽谤秦始皇后逃亡,秦始皇大肆株连搜捕,发生了坑杀(活埋)460个儒生的极端事件。 (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二、汉代“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汉初统治者奉行主张“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道家为核心,融合其他)。 在文教方面,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在《对贤良策》中提出的三大建议,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思考: 儒家在如何治民的问题上有哪些优势? (一)设五经博士 博士是掌管典籍簿册的咨政议政官员,诸子、术数、方技等都立博士。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年)“置五经博士。” (二)建立博士弟子制 元朔五年(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的建议,由朝廷为五经博士选置弟子,有固定的名额和选拔标准,并享有官方给予的待遇,这就是博士弟子制。 这一制度的实行,标志着汉代太学的建立。 (三)以儒术取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