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师 Ⅰ.前言 后现代主义建筑发展史 从书本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出现是源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 现代主义运动导致了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各大都会的设计风格几乎一模一样,设计探索多元化的努力消失了,被迫追求单一化的国际主义设计,这虽然是历史局限性造成的,但是在设计领域没有求新求异的想法,抛弃个人风格,仅仅追求实用和目的的设计理念是与设计这一概念完全悖道而驰的。 到了70年代之后,随着人类社会进一步发展,整个世界步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后现代时期,而同样的,人类设计也衍生出了一门新的课题----后现代主义设计。 后现代主义设计最早出现是在建筑领域,随后再往平面、产品设计等在内的广泛领域迅速发展。由此可见,后现代主义设计作为一种设计运动,它的产生是必然的。建筑,是人们居住,生活的首要保障,最早的出现即可充分说明后现代主义对于当今设计的重要性。 既然最早出现于建筑领域,那我觉得就应该对一位后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作为分析对象,这样更具有说服力。 Ⅱ.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保罗·安德鲁介绍 保罗·安德鲁国际作品 保罗·安德鲁国际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国际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国际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在华作品 保罗·安德鲁在华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在华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在华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在华作品赏析 保罗·安德鲁在华作品赏析 Ⅲ.作品分析 中国国家大剧院 中国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位于北京市心脏地带西长安街沿线,其主体建筑为独特的超椭球形钢结构壳体,壳体表面由钛金属板和超白透明玻璃共同组成,两种材质巧妙的拼接曲线,营造出舞台帷幕徐徐拉开的视觉效果。壳体周围是面积达3.55万平方米的人工湖水面,四周由大片绿地组成文化休闲广场。整个建筑风格简约大气,宛若一颗晶莹剔透的水上明珠。 看点一:”蛋壳” 国家大剧院庞大的椭圆外形在古朴庄严的长安街上显得像个”天外来客”,白天看来,它与周遭环境的冲突让它显得十分抢眼,而在夜晚,那个椭圆上布满”繁星”点点,掩映在错落的树丛间,近在眼前又遥不可及。那一片弧线形的透明玻璃天篷,像是掀起的一角”窗帘”,让外面的人得以一窥里面的奥秘。 安德鲁带我参观的那日恰好天气晴朗,我们从大剧院里往外看,那片弧形玻璃天篷像由上千幅画布拼接而成,阳光从各个角度折射进来,每一格玻璃就是一幅画,让人目不暇给。 看点一: 看点二:水下长廊 五年前,安德鲁曾对我描述过这个大剧院入口处的水下长廊:人们经过这个长廊走进大剧院的过程,是一个屏息心神,从烦嚣走向宁静,带着赴一场盛宴的心情走向音乐殿堂的过程…… 现在看来,他的这个设想已经实现。在白天从水下长廊走过,抬头便可看见阳光与水影交错嬉戏,折射出变化无穷的色彩;而在夜晚,仍可看到灯光与水影潋滟间交织出的微妙变化,耐人寻味。 看点二: 看点三:天花板 进入剧院后,抬头看—— 堪称全球剧院之最的公共大厅,天花板由名贵稀有的巴西木拼贴成一片片”桅帆”,肉眼看来,那木质的红色深浅不一,明暗相间。安德鲁说那其实是”光的魔术”,其实木材颜色完全相同,但当你变换角度看相同两块”桅帆”时,它们颜色的深浅便会随着光的不同折射而改变。 看点三: 看点四:地板 接着低头看—— 公共大厅的地板铺着20多种颜色不一、花纹各异的名贵石材,自全国各地搜寻而来;其中最让人惊叹的是那一片黑色大理石地板,每一块上面白色的”海螺花”纹路几乎一致,据说十分难得,而价钱更是”天文数字”。 看点四: 看点五:音乐厅 尚未完全竣工的音乐厅,据安德鲁说,是他本人”最喜欢的部分”。除了墙上那有6500多根发声管、据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风琴外,被参观者交口称誉的还有穹顶上那数十块由长方形的混凝土拼成的巨大浮雕,上面的花纹,是根据安德鲁在巴黎亲手刻制的小型模版放大而成,视觉上大气磅礴,充满冲击力。 音乐厅没有包厢,只设池座和楼座,池座中心围绕着供演奏的舞台,座位的颜色由内向外从浅灰到米白色,据说那样的处理是为了达到最好的音效。 看点五: 看点六:红 来自法国的著名画家阿兰·博尼用超过20种不同的红色点染大剧院的各个部分,从入口处如同故宫宫墙的暗红,到环绕音乐厅及戏剧场的红色光带,再到通往剧场的红色楼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