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第一轮复习总结——文言文专题(简).ppt

高考第一轮复习总结——文言文专题(简).ppt

  1. 1、本文档共1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选段的特点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文言选段,不难发现这些规律: 1.从体裁上说,选文多为史传与游记作品,其中传记主要以叙述为主,议论较少,篇幅短小,语言精练简洁。选文主要出自《二十四史》。 2.从内容上说,传记选段的材料内容主要集中在南北朝至宋的这段时间内,近年来春秋时期及清代部分有所增加。选文的主人公大多为有声名的文臣武将,人物皆为正面形象,选文主要围绕该人物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思想性强,选文一般突出人物敬业奉公的品行和卓异的才能。 试题设置题都与文章的内容紧密相关。考生不可能非常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借助语境,可以较为准确地推知文章梗概。反过来,在知道文章梗概后可以来猜测相关的疑难语句,提高自己的得分率。因而,把握文章的整体、理解史传故事的主要内容是极其重要的。 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词语 ⑴举(举荐) 辟(招用) 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⑵征(征召。特指君招臣)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 张衡传》) ⑶拜(授予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⑷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⑸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 转、调、徙:调动官职; 补:补充缺职; 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 兼:同时掌管,兼任; 领:兼任; 署:代理,暂时任;担任; 权:暂代官职。 除以上有关官职常识外,阅读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以下几个方面: 1、文言实词推断(共120个) 2、部分文言虚词(18个,近年高考已取消,但翻译中还应该注意) 3、文言句式 4、文言断句 5、文言翻译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 ——文言文专题复习(一) (一)、通假字 通假字是汉语在同一历史时期的用字分歧现象。“通假”的意思是通用、假借,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有时形体也相似)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使用。 通假字的分类   通假字,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通假字,包括古今字、异体字和通假字。   古今字:古已有之,今又造字。新字成为长期工。如苏东坡的《石钟山记》中的“莫”,为“暮”之古字,被“借”为否定副词“不”、“没有谁”的意思,故又造“暮”字。   异体字:同一个意思,不同的写法。 如覩——睹、徧——遍等 。   通假字:音同本字,借来一用。借来的字只能作为临时工。如“蚤”与“早”;如“当”与“倘”。其特点是“因音通假”。 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例如:“女还,顾反为女杀彘。”(《曾子杀彘》)句中“女”就代表“汝”。 “同”和“通”的区别 “同”是指古代的很多异体字。比如孔乙己曾经说过的茴香豆茴字的四种写法,这四种写法之间就可以说A同B。   “通”一般是指狭义的通假字。   它们是有一定的区别的。   “通”:表示通假字,是指“写错或印错的字 ”通“作者本来要写的字” 。   “同”:一是表示古今字,即“文中的古体字”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某字”。   二是表示异体字。即同音同义不同形的字。 识别通假字可从下面几方面看: ①音同形似。如: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坐”通“座”,意思是“座位” ②音近形似。如: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意思是“嘱咐” ③音同形异。如: “左手倚一衡木” :“衡”通“横”,意思是“横放的” ④音近形异。如: “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意思是“没有” 常见通假字 1、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2、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板:同“版”;字版。名词。“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4、暴:“同曝”晒。动词。“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暴:同“曝”暴露,显露。动词。“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忠义暴于朝廷。” 5、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6、被:同“披”;穿着。动词“闻妻言,如被冰雪。”   被:同披;覆盖在肩背上。动词。“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7、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看。形容词。“见其客朱亥,俾倪.” 8、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