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文化内容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2 湖 湘 文 化 内 容 精 选 第一部分:湖湘文化概述 一、文化的内涵 文化—文化是复合体,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 文化包括两种基本的形态类别:第一类文化包括智能文化和物质文化;第二类文化包括规范文化和精神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这两种基本形式,但是,文化的主要特征是精神性的,它是包括一切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状态等各种精神因素的总和,人们主要以观念形态的文化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二、湖湘文化的内涵 教材观点(工作定义):湖湘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它是历代(包括现实)湖湘民众在湖湘大地上所创造的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得的能力与习惯的总和。 四、湖南正式建省时间: 清朝康熙三年,分湖广右布政使驻长沙,又移偏沅巡抚驻长沙,此可以视为湖南正式建省。 五、湖湘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 1、史前时期湖湘地区的远古人类活动 湖南永州道县玉蟾岩的新石器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原始古栽培稻,距今约12000年—14000年,为湖南可能是中国乃至世界稻作文明之源提供了初步的实物证据。 2、夏商周时期湖湘文化的萌芽。 “四羊方尊”是20世纪30年代在长沙市宁乡县出土的,实物高58.3厘米,重34.5公斤,外型以四只立体山羊托起酒尊,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该酒尊原为祭酒誓盟之物,寓意精忠团结、吉祥如意,是商周时代铜器中绝无仅有的珍品,虽历经三千年风云变幻,英姿依然。原物现存放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内。 3、春秋战国时期湖湘文化的初步发展 湖湘地域的民族构成:越人、蛮人、濮人、巴人和楚人。 4、秦汉至隋唐时期湖湘文化的继续发展(从地域民族文化特色向地域思想文化特色转型) 5、宋元明清至近代时期湖湘文化的蓬勃发展 (1)北宋周敦颐著《太极图说》和《通书》,成为理学的奠基之作,他也被推为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理学是一种新儒学,是一种哲学化了的儒学。周敦颐不赞成韩愈等简单地排斥佛道,而是充分吸收佛、道两教的先进因子,创造性地将佛、道两教的宇宙观和方法论导入了传统的儒学之中,开创了一种新的儒学—理学,从而实现了儒学的复兴,理学后来成为宋明时期封建王朝的统治哲学。 两宋时期有着中国学术史上的“濂”、“洛”、“关”、 “闽”四大理学学派: 濂学—指以北宋周敦颐为首的学派(道县) 洛学—指以北宋二程兄弟(程颢、程颐)为首的学派(洛阳) 关学—指以北宋张载为首的学派(关中) 闽学—指以南宋朱熹为首的学派(福建) 值得注意的是,周敦颐尽管在学术上有这么突出的贡献,但他却并不是湖湘学派的开创者,这是因为周敦颐虽然是湖南人,但他的主要活动却在江西。 (2)胡安国、胡宏父子(福建人)创立湖湘学派,开创了以“经世致用”为核心理念,以理学为学术特征并致力于弘扬民族精神的湖湘学统。 “朱张会讲”—指著名理学大师朱熹与湖湘学派杰出传人张栻会讲于岳麓书院。 (3)明王朝:“苏湖熟,天下足” —“湖广熟,天下足”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 (4)清王朝:单独建立湖南省的行政建制;“改土归流”;曾国藩、左宗棠的湘军等。 杨毓麟:“咸同之前,湖南人碌碌无足轻重于天下”。 “湘运之兴,从湘军起。” 谭其骧《中国内地移民史?湖南篇》:“清季以来,湖南人才辈出,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 “一部近代史有半部是湖南人写就。” “中兴将相,十九湖湘”。 杨度《湖南少年歌》(节选):我本湖南人, 唱作湖南歌。湖南少年好身手,时危却奈湖南何!湖南自古称山国,连山积翠何重叠。五岭横云一片青,衡山积雪终年白。沅湘两水清且浅,林花夹岸滩声激。洞庭浩渺通长江,春来水涨连天碧。 “经历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两度大移民,湖南居民实行了历史性的全面更新,从而导致湖南人口的新组合,形成了与清代以前居民不同素质、不同性格的新居民。近代湖南赢得‘功业之盛,举世无出其右’的声誉,就主要是清初起进入湖南的移民,经数代繁衍生息致使湖南的经济和文教获得发展的结果,而氤氲绵延、潜滋暗长地导致这个结果的精神支柱,则是在清初起移入境内的新居民中逐渐形成的习俗和风尚。”这个观点也可供大家参考。  六、 一些学者认为湖湘文化渊源于楚文化,或者把楚文化视为湖湘文化发展的第一期,但教材不认同这种观点。 教材观点: 荆指荆山,狭义的荆楚地域指楚民族聚居的地方或楚国所在地,而先秦时期湖湘地区属于广义的荆楚地域,且楚文化只是一个历史概念,楚国对湖湘地区的实际控制或统治并不长,认为湖湘文化是楚文化的子系统的观点是错误的。 七、湖湘文化的精神特质(湖南人的精神) 1、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 杨毓麟《新湖南》:“(湖湘学)其岸异之处,颇能自振于他省之外。自濂溪周氏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