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脑梗死(ICD-10 I63) STK-1到院后接诊流程: STK-2到院后使用首剂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的时间。☆ STK-3到院后实施吞咽困难评价的时间☆ STK-4到院后实施血脂评价与使用他汀类药物(有适应证,无禁忌证者)的时间 STK-5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时间☆ STK-6康复评价与实施的时间 STK-7出院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STK-8住院期间为患者提供戒烟咨询与脑梗死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时机 STK-9患者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 STK-10患者对服务满意度评价结果 剖宫产ICD-9-CM-3:74.1 CS-1.实施母婴情况评估,符合剖宫产医学指证。☆ CS-1.1剖宫产指征 CS-1.2Apgar评分:胎儿娩出 CS-2.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应用时机。 CS-2.1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的种类选择。 CS-2.2在胎儿娩出(断脐带)后即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CS-2.3手术超过三小时加用抗菌药物一次。 CS-2.4术后停止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时间。 CS-3.再次手术指证。 CS-4.评估产后出血量。 CS-5.手术后并发症(包括新生儿)。☆ CS-6.为患者提供剖宫产术的健康教育。 CS-7.切口愈合:II/甲 CS-8.术后7天内出院。 CS-9.住院费用。 CS-10.患者对服务满意程度评价 围术期预防感染(PIP)质控指标 PIP-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PIP-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0.5-2小时内使用☆ PIP-3手术超过三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PIP-4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 PIP-5手术野皮肤准备与手术切口愈合 围术期预防感染(PIP) 监测病种 适用手术与操作ICD-9-CM-3编码: 1.甲状腺切除术ICD-9-CM-3:06.2;06.3;06.4;06.5。 2.半月板摘除术ICD-9-CM-3:80.6。 3.子宫摘除术:ICD-9-CM-3:68.3;68.4;68.5;68.6;68.7。 4.剖宫产术ICD-9-CM-3:74.0;74.1;74.2;74.4;74.9。 5.腹股沟钭疝修补术ICD-9-CM-3:53.0;53.1。 6.阑尾切除术ICD-9-CM-3:47.0。 7.乳腺手术ICD-9-CM-3:85.4。 PIP质量控制执行标准(参考) 1、手术前预防性抗菌药物选用符合规范要求。 达标:首选 “一、二代头孢菌素” 。皮试过敏者选用林可类或氨曲南。 不达标:选用其他抗菌药物。 2.预防性抗菌药物在手术前0.5-2小时内使用。 达标:在手术前0.5~2小时内开始使用,剖宫产在断脐后给予。 不达标:未在上述时间内给药。 3.手术超过三小时,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不达标: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未给予第二剂。 不能执行:手术时间未超过3小时。 4.手术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第二剂。 不达标:手术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未给予第二剂。 不能执行:手术失血量小于1500ml。 5、择期手术在结束后24、48、72小时内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时间。 达标:外科患者在手术结束后24小时,停止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未按要求停止使用,用药时间超过规定者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理由。 不达标:超过24小时,未说明理由。(包括剖宫产) 6、手术野皮肤准备 不达标:未填写。 7、手术切口愈合 不达标:非甲级愈合。 8、住院天数 9、住院费用 评价标准表围手术期预防感染评价标准.xls 知识回顾Knowledge Review * * 单病种质量管理 新乐市医院医务科 2013-2 前言 单病种质量管理是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改进与完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综合医院质量评价的重要指标之一。 政策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单病种质量管理控制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09]757号)、《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二级医院评审标准细则要求 有单病种质量指标信息台账。 信息准确、可追溯,相关措施落实到位。 每份符合第七章第三节列出病种的指标,均有执行力评价记录单。 上报病例与实际相符,无漏报与不报。 抽查评审前一年内的住院病历,做到上报信息正确、可靠、及时,无“选报” 现象 指导思想 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组织领导 (一)单病种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各临床科室和相关医技科室负责人任成员。 (二)单病种指导评价小组:主管业务副院长任组长,相关临床负责人任成员。 (三)科室单病种质量管理实施小组:科主任与护士长分别任正副组长,医生护士为成员。 (四)各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