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第15课 戊戌变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究示例] 昙花一现的“现代化” 图1: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说”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 返回 高频考点·巧解密 第四单元 第 15 课 新知预习·巧设计 名师课堂·一点通 课后习题解答 创新演练·大冲关 知 识 点 知 识 要 素 识记 理解 运用 变法背景 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 √ 变法过程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 变法结果 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和教训 √ √ 一、历史背景 1.政治基础 甲午战争的失败和 激发了人们民族意识。 (1)《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 ”成为当时最高亢的呼声。 2.经济基础 19世纪末 的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 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民族的危亡 马关条约 救亡图存 民族资本主义 民族资产阶级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19世纪60年代后,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郑观应等人要求发展 ,兴办学校,建立 的政治制度。 (2)发展: ①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是 的思想利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②梁启超的思想核心是“ ”。 ③谭嗣同大声疾呼“ ”。 ④严复宣扬“ ,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观点。 资本主义工商业 君主 立宪 托古改 制 倡民权 冲决网罗 物竞天择 [拓展升华] 历史上所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革命发生的根本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受到了旧的生产关系的阻碍,这些改革、革命的目的无一例外都是要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扫除障碍、开辟道路。故戊戌变法发生的历史根源也是清政府的腐败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二、变法过程 1.公车上书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 ”,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 2.变法宣传 (1)1895年,由文廷式出面在北京正式组织 。 (2)1896年,《 》在上海创刊,梁启超任主笔。 公车上书 时务报 强学会 3.百日维新 (1)施政纲领:1898年初,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具体的变法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2)组织机构:1898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以 “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的 。 保国会 (3)变法内容 类别 颁布新法 改革旧制 政治 允许官民 ①改订律例②裁撤冗员③澄清吏治 经济 ①奖励 发展②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③改革 ,编制国家的预算决算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军事 ①精练 ,改习洋操②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裁汰旧军 文教 ①普遍设立 ,京师设立 ②设立译书局③准许设立报馆、学会④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改革 ,废除八股 上书言事 农工商业 财政 陆军 中小学堂 大学堂 科举制度 4.变法失败 (1)导火线: ① 的冲突日益尖锐,“ ”事件使矛盾趋向白热化。 ②慈禧太后与荣禄密谋,加快政变步伐。 ③维新派求助 ,争取袁世凯。 (2)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杀害“ ”,史称 。 王照上书 新旧势力 在华列强 戊戌六君子 戊戌政变 [特别关注] 光绪帝支持变法原因,一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光绪不甘做亡国之君;二是企图借变法运动从慈禧手中夺回最高统治权。但在变法诏书中光绪帝对变革官制、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等政治要害问题未提及,说明光绪帝不是维新派的皇帝,仍是封建皇帝。 三、历史意义 (1)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 。 ①维新思想的传播,起了开阔眼界、解放思想的作用。 ②各种社团及 的创办,促进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新式书局、 、杂志等近代大众传媒的创办使人们的认知空间空前扩大。 ④提倡文明的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