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封装技术讲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从热能分析,假设Q=发散功率 (Pd) = Vf X If, 而且Vf和If相对变化比较小。 所以我们在做散热设计时主要先从热传导方面考虑,热量预先从LED模块中传导到散热器。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1. 热传导 首先考虑热源是均匀地加载在导热材料的整个表面的情况,由Fourier导热定律得知,热流密度与温度梯度成正比: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1. 热传导 其中k为热导率,A为面积,Δx为导热材料的厚度,q为热流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耗散的功率。 对于多层复合材料,总热阻可以简化为: (1)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1. 热传导 以下图两层材料的热传导为例: (2)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1. 热传导 从式(1)和式(2)大致可以得到解决散热的基本方法: 减少材料的厚度并选用高热导率的材料。 但是高热导率材料如铜等材料,同时也会引入比较大的残余应力,并且粘片时,需要比较厚的粘结层。这样势必会增加多余的接触热阻。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1. 热传导 封装之热阻公式大多用 来描述: 其中Tj为芯片的结区温度,Ta为环境温度,Q为芯片发热功率。 同一加热功率与环境温度下,热阻越大,即代表有更多的热量不能从封装中散出,而积聚在芯片的内部,使芯片的结区温度T,升高越快,可靠性也越差。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2. 对流情况 热交换发生在固体和流体之间的界面,由流体的流动而带走表面的热量,由Newton冷却定律得到对流的热交换公式: (3) A为材料的横截面积。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2. 对流情况 由(3)式得到对流热交换的热阻公式: (4) (4)中h为热传导系数,A*为参与热对流热对流面积。 由于对流交换的热量跟对流的表面积成正比,因此需要优化微流通道的结构,从而提高散热面积A*;另外一方面提高传热系数h。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2. 对流情况 将式(1)和式(4)两个式子合并在一起,可以得到热传导和热对流共同起作用的传热机制,总热阻公式: (5) (5)中f为A*/A,A*为参与热对流的面积,A为材料的横截面积,作为表面增强因子,与微流通道的内部结构有关。 §7 散热设计 四、散热机制 2. 对流情况 通过 的计算,我们可以初步估计封装器件最大的温度差别ΔT,即(T1-T2),或者在某种冷却条件下,封装所能容纳的最大热对流密度。 §7 散热设计 五、制冷器件 传统制冷方法有:空气制冷、水冷、热管制冷、帕尔贴效应元件制冷(半导体制冷)等。 现在有些新方法也被陆续提出来,比如超声制冷、超导制冷、以及将多种制冷方法有效集成在一个器件之中。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几种制冷方法。 §5 荧光粉溶液涂抹技术 二. 荧光粉涂覆 根据两层透镜的光辐射图样,选取的是凸透镜。 凸透镜的角度与外封装胶形成的透镜角度是相同的。这样能使芯片发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