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配位滴定法 (1)EDTA直接滴定法 ①方法原理 测定铁后的试液中,调溶液的pH=3,煮沸溶液,用EDTA-铜和PAN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滴定溶液直接滴定至溶液出现稳定的黄色。由EDTA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氧化铝含量。 ②结果计算 Al2O3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1.配位滴定法 (1)EDTA直接滴定法 ③方法讨论 当第一次滴定到溶液呈稳定的黄色时,约有90%以上的A13+被滴定。为继续滴定剩余的A13+,须再将溶液煮沸,于是溶液又由黄变红,当第二次以EDTA滴定至呈溶液稳定的黄色后,被配位的A13+总量可达99%左右。 该法最适宜的pH范围为2.5~3.5之间。若溶液的pH<2.5时,A13+与EDTA配位能力降低;当pH>3.5时,A13+水解作用增强,均会引起铝的测定结果偏低。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1.配位滴定法 (2)氟化物置换滴定法 ①方法原理 分离二氧化硅后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使与铁、铝、钛等配位,调溶液的pH=6,以半二甲酚橙为指示剂,用锌盐溶液滴定过量的EDTA,然后加入氟化钾取代与铝、钛配位的EDTA,再用锌盐标准溶液滴定释放出来的EDTA,此为铝、钛含量,从中减去钛量即得氧化铝含量。 ②结果计算 Al2O3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1.配位滴定法 (2)氟化物置换滴定法 ③方法讨论 氟化钾的加入量不宜过多,因大量的氟化物可与Fe3+-EDTA中的Fe3+反应而造成误差。在一般分析中,100mg以内的A12O3,加lg氟化钾(或10mL200g/L的KF溶液)可完全满足置换反应的需要。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1.配位滴定法 (3)铜盐返滴定法 ①方法原理 测定铁后的试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使与铝、钛配位,调pH=3.8~4.0,以PAN为指示剂,用硫酸铜标准滴定溶液回滴过量的EDTA,扣除钛的含量后即为氧化铝的含量。 ②结果计算 Al2O3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1.配位滴定法 (3)铜盐返滴定法 ③方法讨论 在用EDTA滴定完Fe3+的溶液中加入过量的EDTA之后,应将溶液加热到70~80℃,再调整pH=3.0~3.5后,才加入pH=4.3的缓冲溶液。这样可以使溶液中的少量TiO2+和大部分A13+与EDTA配位完全,并防止其水解。 EDTA(0.015mol/L)的加入量一般控制在与TiO2+和A13+配位后,剩余10~15ml(可通过预返滴定或将其余主要成分测定后估算)。一方面可以使TiO2+和A13+与EDTA配位完全;另一方面,滴定终点的颜色与过剩EDTA的量与所加PAN指示剂的量有关。应控制终点颜色的一致,以免使滴定终点难以掌握。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2.光度法 (1)方法原理 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光度法。分离二氧化硅后的滤液中,将溶液pH值调为5.9,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存在下,铝与铬天青S(简写为CAS)生成1:2的蓝色三元配合物,于波长610nm处测量其吸光度,在工作曲线上求得三氧化二铝含量。 (2)结果计算 Al2O3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2.光度法 (3)方法讨论 ①铬天青S-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混合显色液现用现配,不宜放置时间过长,必要时过滤后使用。 ②铁(Ⅲ)的存在会产生干扰,可用抗坏血酸-邻菲啰啉消除。但抗坏血酸的用量不能过多,以加入10g/L抗坏血酸溶液3mL为宜,否则会破坏Al-CAS配合物。 ③铝与铬天青S显色反应迅速,可稳定约1h。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3.酸碱滴定法 (1)方法原理 在弱酸性介质中,Al(Ⅲ)与酒石酸钾钠形成配合物。再调溶液为中性,加入氟化钾溶液,使与配合物反应,铝形成氟铝配合物,同时释放出与铝等物质的量的游离碱。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游离碱,由此求出铝的含量 (2)结果计算 Al2O3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4.3.3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 3.酸碱滴定法 (3)方法讨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