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统的思维模式训练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朱元璋召见二位老者,帝问他们从事何业? 一老者答:“业医”。 帝问:“卿为医,可知蜜有苦而胆有甜乎?” 答曰:“蜂酿黄连花则蜜苦,猴食果多则胆甜。” 帝曰:“是能格物者”,遂升为太医院使。 《素问·五运行大论篇》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意谓由事物的外在现象总结归纳出事物的内部规律法则。 赏月悟医 明朝周慎斋,安徽名医,著有《慎斋遗书》等著作。 中年得中满证,遍访名医乏效,广搜药方又不敢贸然试用。 赏月——“吾病亦如是乎?” 自拟和中丸,方取肉桂、炮姜、川椒、白术、薏苡仁、砂仁、车前子、陈皮等组成。 温中通阳,服之一月而愈。——格物致知 观花识药 浙江名医范文甫曾治黄“苦不寐,百药不能治。” 以百合30g,苏叶9g,3剂而安。 曰:“我尝种百合花,见其朝开暮合;又种紫苏,见其叶朝仰暮垂,取其意而用之。” (5)蛎壳治交骨不合 《志异续编》有一医案:叶天士儿媳临产以后,交骨不合,投药不效。 盖蛎蛤之类其形皆两片相合,性本喜合不喜开,用治交骨不合,取其性也。 落叶催生 元代名医滑伯仁“治人疾,不拘于方书,而以意处剂,投无不立效”。 众人皆奇,问此方出自何书? 滑答曰:“医者意也,何方之有?夫妊已十月未产者,气不足也。桐叶得秋气而坠,用以助之,其气足,宁不产乎?” 后人有效仿而用之无功者,非其时也。 谢谢! (三)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 2、类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掌握自然规律——把握“道”、 意义——研究、把握宇宙、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 3、研究核心:关系——阴平阳秘、五行生克制化——协调、和谐、互补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合气,名之曰人) ——五色、五味五气……五脏(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天人合一、天人相应。 人禀天地之气以生—— 人感天地之气以病—— 人法天地之气以治——气味 (四)思维方式 1、整体思维 2、直观思维 3、类比思维 《吕氏春秋》“类故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 4、辩证思维 五、培养传统思维模式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改变思维定势 思维的传统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的思维倾向和定势。思维方式的继承性决定了任何一种新的思维方式的生成,首先要以对先前的思维方式的继承为基础和起点,并非对原有思维传统简单的否定或抛弃。 (二)加强中医经典学习,构建临床思维模式 要学习其文字表面所传达的意义,更要探索、学习、掌握其深藏在文字背后所喻示的临床思维方法和技巧。 不只是死记硬背条文,套用死方,重点在于把握其辨证精神。 中医经典的学习与应用 1、阴阳学说及其应用 阴阳学说研究的是什么?——关键 如何应用?(宏观、模糊?) 1.1阴阳的基本关系应该是什么? 对立统一? 阴平阳秘?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若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 和谐、协调、互补“中庸之道”,“中和思想”;不是平衡、平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有图为证: 《黄帝内经》为数不多的几个方剂中,有一个治疗失眠的药方叫作“半夏汤”(半夏秫米汤,出自《灵枢·邪客》)。 其制做方法是:“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以一小杯。” 为何要用千里以外的流水?……集合构成了“半夏汤”的效能——纠正体内“阴阳之气不通”的病态。 作者断言:“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2、中医治病思路是什么? 阴阳二者之间是协调互补的关系,而非简单的对立统一关系。 因此,在治病时: 《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应“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调节阴阳,补偏救弊,达到阴平阳秘的自然状态,是中医治疗的最基本原则。 《景岳全书·新方八略》中说:“此又阴阳相济之妙用也。故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 《周易·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的“道”就是阴平阳秘的调平状态。 3、按中医思维认识方药 3.1《黄帝内经》与中药学的关系 载方13首,药26味。 中药基本理论纲领性的阐述: 《素问·藏气法时论》等篇已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强调药性和五脏相关性;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中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中之阴”等论述。 对中药学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2历代著名医家与中药学的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垫付协议书范文.docx VIP
- 四年级上第2单元第5课《了解家乡美丽的风景——数据收集工具》课件(内嵌视频+音频).pptx VIP
- 高思学校竞赛数学导引·三年级(详解升级版).pdf VIP
- 中药新药制备工艺研究的思路与方法.docx VIP
-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pptx VIP
- 乳腺癌重建术的护理.pptx
- 小学五年级民间故事10篇.pdf VIP
- 原嘉兴高联丝绸印染有限公司疑似污染地块土壤污染状况初步调查报告.pdf VIP
- 新解读《GB_T 39107-2020消费品中可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测定 静态顶空进样法》.docx VIP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PPT模板.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