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古代农业75039.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练兵:下图是某高三学生在学习研究古代中国的农业发展时使用的一幅示意图: ①据材料一示意图,你认为该同学与农业有关的研究主题是什么?从牵引动力来看,从图中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 ②我们在研究古代中国农业发展时,还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研究?试举出实例加以说明。(至少两个角度)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 加一张照片 小结:经济重心南移 (1).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 (2).北民大批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发展 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3).江南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4).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较优越。 (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初步开发,南北方经济趋向平衡 (2).隋唐五代(安史之乱):开始南移 ( 3). 南宋时期:全国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南方。“苏湖熟,天下足” (1).手工业,商业发展重心也随之南移。南方沿海城市 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宋代 海上丝绸之路)。 (2).促进南方人口增加、南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增长 (3).加强南方人才的教育。(4). 促进南北方民族融合。 2.原因: 3.影响: 1.过程: 历史学家以盘庚迁殷为分界点把商朝分为前期和后期,据史书记载,商朝前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都城屡次迁徙,盘庚迁殷之后,都城才稳定下来。 汤最初建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市),其后五迁:中丁迁都于隞(今河南荥阳北敖山南);河亶甲迁都于相(今河南安阳市西),祖乙迁都于庇(今河南温县东);南庚迁都于奄(今山东曲阜旧城东),盘庚迁都于殷(今河南安阳西北)。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商朝前期都城屡次迁徙的原因 勤思善学 (1)贵族在旧都太奢侈,迁都是为了节俭;(2)洪水泛滥,冲毁旧都; (3)商是游牧民族,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都城也迁来迁去; (4)商的农业落后,土地肥力耗尽,须迁都换耕地; (5)贵族之间长期争夺王位的斗争 这是一幅航拍照片, “鱼嘴” 使岷江水从两边分流,右边的外江用于分洪,左边的内江用于灌溉。 5.水利设施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水利设施是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郑国渠(关中地区)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开凿。全长300余里(沟通泾水和洛水),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 新疆地区的坎儿井 坎儿井起源于2000年前的汉代。它的特点是利用地面坡度引取地下水自流灌溉。与万里长城、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古称“井渠,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干旱地取地下水的渠道,主要分布在吐鲁番和哈密两个地区。 筒车 翻车 高转筒车 6.灌溉工具的改进 灌溉工具:曹魏时期改制了翻车(人力) ; 唐朝时期创制了筒车(水力) ; 宋朝时期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牵引动力: 人力—自然力) 根据表格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那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THANK YOU SUCCESS * * 可编辑 (1)特点: 精耕细作。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2) 原因: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精耕细作: 与名师对话 p86误区警示 历史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形式 耕作方式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商周) 封建社会 (战国以来) 井田制 板块二:影响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之二:生产关系角度 土地公有制 奴隶制 土地国有制 小农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国有土地所有制 以私有制为 主体的多种 土地所有制 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基本形态的演变 个体劳作 集体耕作 与名师对话 p86误区警示 均田制 你耕田来我织布, 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 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小农户个体经营的农业经营方式。 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一种怎样的农业,其如何形成的? 板块三: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的特点 2.形成条件 ①生产力: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②生产关系: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