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玉米育种的历程与玉米育种的现状
22董海合等:我国玉米育种的历程与玉米育种的现状
.
一…一...,
:{文章编号
:1002—0659(2005)o4—0022—031::
▲●;我国玉米育种的历程与玉米育种的现状{
?专题论述?
?董海合,李风华,朱秀珍;
i(天津市农科院农作物研究所,天津300112);;i
,-._.-.-.-.-.-._◆-.-.-._.-.-.-.-.-._◆-._.-.-.-◆-.-.-.-..-.-.-.-._◆-._.-.-.-◆-._.-..
,
摘要:本文叙述了我国玉米育种的历程与玉米育种的现状,供玉米育种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玉米;育种;历程;现状
中图分类号:S5
我国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的选育始于1935
年.1949年l2月吴绍暌教授提出利用杂种优势
增进玉米产量的倡议,根据当时的生产水平我
国开展了品种问杂交种和自交系间综合种的选
育.为了加快育种进程,他倡导的异地加代技术
在我国的玉米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
50年代末期,李竞雄教授组配出农大4号双交种
在山西省推广30多万hm,推动了我国玉米杂交
种的应用.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河南省新乡
地区农科所,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分别育成新单1
号和白单4号杂交种,在生产上应用增产显着.
1971年2月,全国两杂育种座谈会提出杂交
玉米的选育和应用以单交种为主,充分发挥玉米
的杂种优势增产作用.从此开辟了我国玉米单
交种选育和应用的新篇章.
我国玉米品种的演变经历了品种,品种间杂
交,双交种,单交种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使玉米
产量提高5%~25%,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
高,研究手段的不断进步及育种技术的不断深
入.育种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取得较大的进展.
1玉米自交系与杂交种选育
自交系选育是玉米育种的重要环节,优良自
交系的育成是选配优良杂交种的基础.作为自交
系选育的基础材料丰富多样不拘一格,但育种的
不同阶段不尽相同.育种初期以品种为主.由于
优良的玉米品种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积
累了较多的有利基因,遗传基础较为丰富.突出
特点是优良性状较多,适应性较强.从地方品种
文献标识码:B
金黄后中先后育成的金1,金02,金54,地方品种
旅大红骨子中选育的旅9,旅11,旅28,从获嘉白
马牙品种中选育出来的获白,唐四平头中育成的
黄早四等,在我国具有较大的应用面积,有的目
前还在大面积应用.
随着育种技术和对品种要求的不断提高,利
用自交系间杂交种进行自交系选育目前已成为
主要途径,由于自交系间杂交种基因型重组,使
有利基因得以积累,因而容易选出生长势较旺,
株型好和配合力高的自交系.目前生产中应用的
7922,C8605—2,478等都选自自交系间杂交种,
但这种方法很容易造成亲缘关系接近,遗传基础
狭窄,从而影响配合力的提高.
人工合成的综合种是自交系选育的优良素
材,可以从中选育出配合力更高,性状更为优良
的自交系.美国利用依阿华硬秆综合种BSSS选
育出着名的玉米自交系B73,20世纪70年代在
美国种质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仍有较大的利用
面积,近年应用面积逐年上升的Iodent综合种,
目前在美国商业用杂交种中已占20%,其最大的
特点是与Lancaster,BSSS等许多种质都具有较
高的配合力表现.我国也组建了许多综合种,如
中综号,吉综号,陕综号等,利用这些综合种选育
出一批优良的自交系,目前已应用于生产中,中自
02,吉925,吉921等在生产中已推广3.33万hm.
早在1910年Sull就提出了杂种优势的遗传
理论和概念,从此奠定了近代玉米遗传育种方法
的基础,随着数量遗传学的发展,使玉米育种方
}收稿日期:2005—04—11
主要作者简介:董海合(1962-).男,1989年毕业于吉林省延边农学院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沈阳农业大学作物
学博士学位.现任天津市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主任,副研究员.联系电话:(022《天津农林科技}2005年8月第4期(总第186期)23
法和技术不断创新.
李竟雄(1990)指出,在肥水条件好的地区,
我国应开展高密度条件下的玉米育种,从育种基
础材料开始,在选育自交系的不同世代,以及评
价鉴定杂交种的过程中都要在预先设计好的高
密度下进行.w.A.Russell(1968)指出,在高密度
下目测选育ca交系,改良杂交种产量至少与测交
法有同等的效果.每轮选择中,ca交系产量改良
的效果更高,且自交系有如下优点:(1)给后代选
择提供较大的选择压力,使其能在激烈的竞争中
生存;(2)在高密度下选择后代,更能忍受水分供
应不足,有效地利用养分和水分进行光合作用;
(3)在高密度下选择,改良了种子和根茎质量,增
强了抗干旱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