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行业供应链碳足迹的来源分解分析.PDF
田成诗 张诗雅:中国行业供应链碳足迹的来源分解分析
DOI:10.19511/ki.jee.2019.02.005
中国行业供应链碳足迹的来源分解分析
——基于投入产出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
田成诗 张诗雅*
摘要:行业供应链碳排放的测度与评估对我国制定科学有效的碳减排政策至
关重要。为此,本文建立了基于投入产出的生命周期评价模型,利用二项展开式法
将我国行业供应链的碳足迹来源分解为六个层次,计算各层次的碳排放量并阐述
其实际含义,进而对各层各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和行业的碳排放总量作出详细分析,
找出碳排放量最大的层级。研究显示,绝大多数的碳足迹产生于电力、热力的生产
和供应以及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行业之间供应链的生产和消费产生的间
接碳排放量明显高于其直接碳排放量,且第六层间接碳排放量最大;生活消费的碳
排放量位居行业第十,其碳排放量在前五层不明显,在第六层最大,这与城乡居民
生活消费水平提高密切相关。对此,本文提出优化能源结构,把工业生产中产生的
能量进行多次利用,研发节能建筑及汽车,大力发展低碳行业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碳足迹;碳排放;行业供应链;生命周期评价;分层分析
一、引言
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同时,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减
排的任务艰巨,与煤炭密切相关的生产和消费行业显然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除此之外,部分
行业(如生活消费行业)的直接碳排放量虽然较少,但其间接碳排放量即隐性碳排放量大(秦
昌才、刘树林,2013 ),在减排中也不容忽视。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行业会把其他行业的产
品作为中间投入,或利用其他行业的服务销售产品,同时自己的产品也被其他行业作为生产
要素等进行加工使用,这种行业间形成的交织性的供需网络就是行业供应链。行业间错综复
* 田成诗,东北财经大学统计学院,邮政编码:116025,电子邮箱:sctian71@163.com;张诗雅,东北财经大学统计
学院,邮政编码:116025,电子邮箱:736115262@。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基于增加值率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研究”(14ZDB 130)的阶段性成果。感
谢匿名审稿专家提出的建设性修改意见,文责自负。
58
2019年第2期
杂的供需关系,使得分析行业间的碳排放关系的难度加大。
对于当前碳排放的研究,大多文献利用投入产出法追踪产品或服务的生产与消费,进而
来追踪整个经济系统的直接和间接碳排放,主要集中于国家和区域层面或某些行业层面。国
家碳排放核算层面,Lenzen (1998)、Yabe (2004 )、Sanchez-Choliz 和Duarte (2004 )、Mongelli 等
(2006 )、Weber 和Matthews (2008 )以及Chen 和Zhang (2010 )使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分析了澳大
利亚、日本、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和中国的碳排放情况;李新运等(2014 )用RAS 法更新了
2010 年投入产出表,采用两级分解平均法对我国2007-2010 年行业碳排放量的四个组成部分
进行因素分解,发现间接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80%左右。区域碳排放核算层面,唐建
荣和李烨啸(2013 )基于中国2007 年地区经济投入产出表及EIO-LCA 模型,从直接排放和隐
性排放视角分析了江浙沪三地的部门碳排放分布结构,发现上海为碳排放净输出地区,江苏
为碳排放净输入地区;吴常艳等(2015 )采用EIO-LCA 方法对江苏省产业的直接和间接碳排
放进行测算,并构建碳减排潜力模型模拟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减排潜力;Zhang 等(2017 )通过
投入产出分析和结构路径分析,将中国经济从能源开采到最终消费的整个供应链联系起来,
发现原煤是中国主要的能源类型;Duan 等(2018 )将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和生态网络分析相
结合,评估中国的碳流量,并确定空间异质性背景下的关键区域和部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是
中国大部分地区最大的控制者,中国其他地区的大部分碳排放都是由东部的最终需求和大量
消费引起的;Wang 等(2019 )使用投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3天气系统第二课时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 2024年煤矿井下电气防爆检查员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2024年GD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5公共理论.pdf VIP
- GB15763.1-2009 建筑用安全玻璃 第1部分:防火玻璃 (2).pdf VIP
- 九年级Unit9_I_like_music.ppt VIP
- 初中体育与健康八年级《排球》单元作业设计(优质案例31页) .pdf VIP
- 小升初数学试卷及答案小升初数学试卷六.docx VIP
- 6KV矿用一般型高压开关柜技术要求.doc VIP
- 国际资本运营.ppt VIP
-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快雨堂题跋.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