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庆建国
为庆建国60周年献礼
以“旅游为载体,蚕丝文化为灵魂”
打造我场蚕桑文化旅游产业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李俊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祥地,我国蚕业始祖嫘祖又是盐亭人,三台与盐亭仅一步之遥,我场又是四川省三大选原种场之一,是近60年四川蚕桑历史与发展的缩影,经过70多年的发展沉淀了丰富的蚕桑文化资源。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主题旋律,“蚕桑文化”正是顺应了现代旅游的这一要求,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我场打造蚕桑文化旅游的可行性
(一)、三台县人文历史背景
1、三台旅游业方兴未艾。三台县是四川省文化旅游资源大县,辖区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郪江汉墓群(20000余处),有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镇,省级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省第二大道教圣地---云台观,有国家水利风景区、四川省第三大人工湖泊----鲁班湖。融古典建筑和现代园林于一体的牛头山---杜甫草堂,有省级凤凰山森林公园和东山公园、蟠龙山大佛宝刹、灵峰寺古刹都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历为州、郡、府、路、治所,唐宋时就与成都齐名,被誉为“西南大都”既是交通“襟喉之地”,又是商品集散地及经济文化中心,现在是四川历史文化名城。
2、三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从唐代至明清时期,有案可查的三台籍进士70余人,其中状元一人,担任正副宰相的3人,州官以上37人,将军7人。。。。,
3、三台文化积淀深厚、文化传统悠久、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主要包括美术:石雕、石刻、木刻、版画,书画,文物,古玩,根雕,奇石,剪纸,民间艺术以及多种艺术收藏品。
4、嫘祖被尊奉为蚕神,是中国蚕桑丝绸业的开山鼻祖,嫘祖遗址的盐亭县距三台仅有50余公里。
对这些丰富的人文资源,还仅仅停留在浅表的的罗列和学术研究上,没有进行深度的包装和打造,观赏和参与性不足,缺乏创意和吸引力,从而尚未产生很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
(二)、三台蚕桑发展历史
三台县是四川省第三大人口大县,栽桑养蚕已有近3000年历史,二十世纪中期四川是我国最大的蚕茧、生丝大县。具有丰富的蚕桑文化资源。从汉代起沿涪江两岸,桑树密布,男耕女织,栽桑养蚕非常兴盛,也使三台形成了世代延续的养蚕传统。正是三台兴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蚕丝文化。在桑的种植、蚕的养殖、缫丝织绸的生产、加工、贸易等蚕丝产业链中,积淀了丰富的三台蚕丝文化:①与蚕丝有关的民俗、神话传说、故事等;②养蚕的起源、发展历史;③与丝绸之路的相依关系;④蚕与养生保健:蚕沙、蚕蛾药用保健价值;⑤桑与养生保健:桑叶、桑枝、桑枝菌、桑椹、桑白皮等的药用保健价值等。
(三)、我场发展历史及打造蚕桑文化旅游的优势
1、我场是四川省农业厅直属正县级事业单位,始建于1937年,集四川省“文明单位”、四川省“卫生先进单位”、四川省“行业职工教育先进单位”、“经营管理先进单位”、绵阳市“廉政建设先进单位”等60余项特殊荣誉于一身,是四川省蚕种行业一颗璀璨的明珠。也是四川省三大选原种场之一,能生产原原种10万蛾,原种10万张,普种20万张;有冷藏、浸酸、保种、检种100万张蚕种的先进配套设备,国家商务部定点的占地30000平方米的大型综合市场。现有桑园面积400余亩,名贵花卉、珍稀植物、游乐园、农家乐综合设施的植物园50亩。
2、悠久的栽桑养蚕制种历史。我场自1937年建场,就开始进行蚕种(一代杂交种)的生产,五十年代开始三级繁育四级制种,蚕种生产和销售占据四川市场的1/3以上,甚至远销省外和外国。我场通过辐射处理选育的桑品种“实钴11-6”获“四川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已在全国推广使用,为社会创收在30亿元以上。桑品种“长芽荆桑”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是近几年我场自行选育的台90-4、台14-1、川桑98-1及新型叶果兼用新桑品种盘二号均获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个别品种已成功进行技术转让。正在全省大力推广。协作育成的蚕品种“绫3?4×锦5?6”获省政府科技成果三等奖,引进的夏秋用种“苏3?秋3×苏4?苏12”在全省普遍推广,创造出了较高经济效益,并获省政府推广二等奖、全国推广二等奖。自行设计制造的ST-3型蚕种集团磨蛾机和蚕种散卵自动称量器其科技含量居全国同行业同类设备之先,荣获四川省丝绸行业技术革新一等奖,在全国推广使用。三级蚕种品质连续7年居全省行业前茅。
3、丰富的蚕、桑资源。我场经过70多年的发展,积淀了丰富的蚕、桑资源,其中:桑树种质资源344份,蚕种质资源50余份。
4、具有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的资源与技术支持。
一是黄血蚕的开发。具有促进生长发育、免疫调节、护肝、降血糖、降血脂、抑制肿瘤改善胃肠道等功效。
二是蚕沙综合利用。在蚕沙中提取糊状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盐、类胡萝卜素、植物生长素、植物醇和果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