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中师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后的中师生 最后的中师生 王丽琴 王丽琴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 【写在前面的话】1985年9月,我背着 简易的行囊,走进一所苏北小城的中等师范 学校,开始了与教育结缘的人生旅程.多年 后,大学毕业的我又回到母校任教6年,从教 师的角度体会这种独特的教育模式.新世纪 初,得知母校首批被撤并,改制为一所普通中 学,便有了这些随性的文字,首发在教育在 线论坛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在各种场 合,我愿意这样自我介绍——我是一名中师 生.我也相信,以下的文字不仅仅适合这么 一 个相对窄小的人群.毕竟,中师,曾经为我 们撑起过新中国基础教育的一片天空;而中 师人,依然活跃在各自的人生舞台上,是当下 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名副其实的骨干力量.作 为最后一代中师生,我们有理由发出一些属 于自己的声音,而中师——这朵曾经明媚绚 烂的师范教育奇葩,也值得A-4a]K真地回顾, 检视,思量. 缘起 2004年1O月10日,家里终于开通了24 小时在线的网络,从此可以结束先写作再上 网粘贴,边上网边掐表的局促生活了.从这 天起,我决定选择一种更为轻松的方式开始 真正的网络写作.当然,更让我开心的是,可 以在教育在线真正轻松地在线阅读了.为 此取了一个多年前心仪的名字,在一个相对 陌生的园地开始我的处女帖,希望我的文 字能给在线的朋友们带去一点欢愉,减去几 分寂寞. 选择这个话题,心情确实是有几分凄然 的.最后的中师生,听起来就没有最后的 贵族那么令人惋惜.许多人提起中师的逐 渐消亡,更多的是以一种与时俱进的豪迈 口吻,恨不能早日与这个不能跟世界接轨的 旧事物告别.把中师留在2O世纪这个口 号就是如此.但是,作为一名曾经的中师生, 即使不为怀旧等情绪左右,也不应该对这样 的口号无动于衷.国庆长假回老家,顺便探 访了多年未亲近的中师母校——一所已经改 制为高级中学的普通校园.视野中的母校早 已面目全非,唯一能让人记起其当年办学特 教育研究与评论2011年第2期 征的就是依然留存但已废弃的大理石校牌 它独自站立于校门外的冬青丛中.当年的教 师大多正奋战于改制后的高考训练中.据说 最后一批中师生毕业离校的早晨,师范部的 全体师生一齐放声痛哭,场景不堪回首! 如今,我们中的大多数已经通过各种形 式的继续教育获得了专科,本科甚至更高的 学历.我自己,离学生的最高层次——博士 学位也只剩了半步之遥.可是,一个没有故 乡的人始终是仓皇的漂泊者,一个不能理直 气壮地言说自己来处的学子心中的苦闷,是 任何头衔的学位帽所不能驱散的.中师,始 终是我个人的精神家园;在各种场合,我都执 着地告诉大家,我是一名中师生! 就让我开启起记忆的闸门,回到当年,以 日记,叙事,诗歌,杂文,评论等多种方式来为 曾经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教育的绿洲的中师 教育唱一首挽歌,尽管身处其中的当时以及 现在,我一直都清醒地知道她的美中不足,她 的命门之缺.我不知道自己的这个话题是否 合乎时宜,是否能引起呼应.如果能让在线 的中师生朋友有所共鸣,我自然非常高兴;如 果不能,我也满足于这种静静的诉说.因为, 压在心头的郁闷终要释放,而安详但不哀怨, 叙述但不控诉,是我在开笔前对自己的期待. 当然,叙述本身就是一种控诉,不过是更淡 然,更镇定而已. 不由得想起18岁生El时,一位要好的中 师同学送给我的一句话,印刷在简朴的小卡 片上:命运的建筑师就是你自己! 是这样吗?中师生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 的手里? 牢固的专业思想 提到专业思想是否巩固,熟悉师范教育 2011年第2期 的人一定不陌生,至少在十年前还是每个中 师德育工作的重点,也是拿手好戏.不跟其 他行业比,单与同专业的师专,师大相比,中 师生的专业思想巩固率肯定要高一些(大致 上).即便有某项统计说明小学教师不如中 学教师更安心本职工作,跳槽率高,也不可用 来否定中师在此方面的成效.为什么?自古 以来,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哪能跟中学教师, 大学教师相提并论?今年暑假,一亲戚的女 儿得知被录取为某升格为高校的师范之小学 教育专业,全家如丧考妣,委屈得什么似的. 作为旁观者,作为一个曾经被学校花三年时 间谆谆教诲要为小学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奉 献终身的逃兵,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中 师毕业17年了,我的同学中除了个别由于身 体原因转岗外,绝大多数还坚守在原来的岗 位上,而且大多在农村.其中也有少数被提 拔到了领导岗位,甚至完全离开了教育战线, 但见面时他们居然有点讪然,面对当年的老 班主任,第一个念头就是解释自己为什么没 继续当小学教师.专业思想巩固的工作能做 到这个份上,确实不容易! 当然这都是说的十年之前的光景了,自 从中师不被看好之后,专业思想建设就被撇 到了一边,学校恨不能所有学生都有本事跳 出去.不安心本职工作在教师群体中也不再 是一件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