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记忆合金之工艺.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狀記憶合金之工藝 戰國時代的工藝超過現代嗎??? 相不相信?秦始皇的士兵手裡揮舞的長劍,竟然是現代科技尚未發明的傑作? 一般人常會認為:現代一定比古代進步、古代科技一定比不上現代。然而很多歷史上的例子卻推翻此種「必然」的想法,反而顯示古代某些科技成就是當代所無法比擬的。 1994年3月1日,舉世聞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正式開始挖掘。這是本世紀巨大的考古發現之一。 ??????????????????????????????????????? 在始皇陵二號坑內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公分,劍身上共有8個稜面。考古學家用游標卡尺測量,發現這8個稜面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這批青銅劍結構緻密,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紋理來去無交錯,它們在黃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時依然光亮如新,鋒利無比。 科研人員測試後發現,劍的表面有一層10微米厚的鉻鹽化合物。此一發現立刻轟動了世界,因為這種「鉻鹽氧化」處理方法,是近代才出現的先進工藝,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先後發明,並申請了專利。 事實上,關於鉻鹽氧化處理的方法,並不是秦始皇時代的發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人就掌握了這一先進的工藝。 幾年前,一支考古隊在挖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了一把沾滿泥土的長劍,劍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踐自用劍」躍入眼簾。 ? 這一重大的考古發現立即轟動中國,但是,更加轟動的消息卻來自對古劍的科學研究報告。 最先引起研究人員注意的是:這柄古劍在地下埋藏了2000多年為什麼沒有生銹呢?為什麼依然寒光四射、鋒利無比呢?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現,「越王勾踐劍」千年不銹的原因在於劍身上鍍上了一層含鉻的金屬。 鉻是一種極耐腐蝕的稀有金屬,地球岩石中含鉻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鉻還是一種耐高溫的金屬,它的熔點大約在攝氏4000度。因此我們思考:為何越王勾踐時期就有了我們無法想像的科技水準? 也許古代早已有更多的科技工藝是現代所比不上的!的確,又有新的事例發現了,在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裡! 「形狀記憶合金」目前用途很廣,在今日工藝中連女人的胸罩也都用上了,也就是所謂「記形罩杯」,可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本世紀80年代的科技文明,竟然會出現在公元前200多年以前?

文档评论(0)

yuguanyin20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