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县盘古遗迹考
作者: \o 王庆安 王庆安????文章来源: 网络资源????点击数:435????更新时间:2008-5-28
“我从哪里来?”这是每一个处于童年期的孩子心中的谜。而处于人类社会童年期的远古的人们,是难以直面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起源问题的,他们只能用编织美丽的神话故事的形式来试加回答。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正是众多答案中最出色、最迷人的一个。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也屡见史乘。盘古的故事虽兴于汉,盛于三国,而其思想源流却来自远古,是远古的人们对于自身的来源、生存、发展,乃至价值的一种索解。 盘古文化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全国各地有不少盘古遗迹和传说。盘古及盘古庙的民间传说与故事,在青县的流传,更是老幼皆知,延续古今。而史料记载中青县的盘古遗迹群,确凿可靠,更是令世人刮目相看的。 盘古精神简述 盘古是神话中开天辟地的人物。《中华古代文化辞典》解释为“人们尊他为造万物之神,是中华各民族共同的祖先”。笔者把盘古精神归纳为“开天辟地,激浊扬清;敢为人先,德化人类;开拓创新,自强奉献。”毛泽东同志从1935年12月至1954年7月,针对长征等重大突破性战略、事件,在各个时期的报告、文章和讲话中曾先后5次借用“盘古”的精神,给予高度评价。可见,伟大的、最可宝贵的盘古精神,就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就是创新精神、坚韧精神、奉献精神的集合。 《二十四史》中记述的盘古遗存 盘古作为中华民族的“始祖”,有关盘古的传说历代相沿、不断丰富,而且遍及大江南北。仅全国各地的盘古遗迹,在台湾、广东、广西、云南、河南、辽宁、山东、黑龙江、内蒙古等地就有上百个;另外,全国各地还有盘古镇多个(远处在黑龙江漠河),盘古村20多个(近处在保定市)。 正统的史志应当是从《史记》到《清史稿》的《二十五史》。它是中国古代各朝官方撰写的二十五部史书的总称,为历代史学家们所尊崇的史料,属于正史。“盘古”在《二十五史》中有6处记述,最早的在《元史》中有两条:《世祖纪七》条“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祭祀志五?古帝王庙》条:“十五年四月,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会川县正是今天的青县。 《明史》中有1条,在《外国列传七?锡兰山列传》记,锡兰山即现在的斯里兰卡。因郑和七次下西洋,三次到过斯里兰卡而记。《清史稿》中有3条,在《地理志十?陕西?延安府》、《地理志十三?江西?赣州府》和《地理志十九?广东?广州府》条中。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盘古学者介绍,全国在盘古遗迹上大做旅游开发文章的县市,有广东省肇庆、花县,湖南省沅陵,河南省泌阳等几十个,且大有先入为主,先声夺人,“非我莫属”的气势。但是,上述兄弟地区的盘古遗存,无论从正统史志的记载、年代的远近、遗迹的多寡来看,都不能与青县的盘古遗存相媲美。 史志记载的青县盘古遗迹青县县城西南3公里处也有盘古遗迹群。从众多的《青县志》、《天津府志》、《畿辅通志》、《皇朝通志》等志书中,均有“盘古墓、盘古沟、盘古港、盘古里(村)、盘古潭、盘古庙俱在青县”的记录。青县的盘古遗迹有多处,独占鳌头,在中国盘古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盘古沟:黄河流经青县而后入海,始于禹。历史上“禹播九河”,就是从今青县往南的沧州境内。九河之首徒骇河,就是后来的禹河、虖池别河、平虏渠、滹沱河、盘古沟,现在叫黑龙港河本支。宋朝元丰年间,王存等编撰的唐宋时期著名的地理专著《元丰九域志》之《乾宁军》就有盘古沟的记录,将青县的盘古文明上推至1000多年。后来《明一统志》记“青县城南有盘古沟,深三丈,东流入御河,虽旱不竭。” 民国初期,青县盘古沟就作为古迹的旅游景点。 盘古墓:相传夏朝,治水英雄禹王在黄河下游带领民众疏导九河,当在今青县盘古村开凿一条河道时,屡掘不成,徒夫震骇,故取名为“徒骇河”。徒骇河成,水势尽退,恢复从前旧状,却发现状似冢墓的高大土丘,言名“盘古”。于是禹王命人筑茔修墓,又立“盘古祭殿”。唐宋时期《新定九域志》卷二《乾宁军》也有盘古墓的记录,距今至少1000年。明朝以前的史志中也有“盘古陵”在青县的记录。明朝著名历史学家谈迁在《北游录》记青县的盘古墓最详:“相传盘古氏冢在水中。石棺铁锁系之。或隐或现。沟北岸立庙。”1996年3月《贵州民族报》,专家撰稿《盘古遗址今何在?》指出“按传统说法,盘古传说在两汉以前未有文字记载,三国时才有记载。盘古墓一说在海南,一说在广西。元代忽必烈在今河北青县敕建盘古墓、盘古庙并祭祀之,以往认为:一是意在争取南主苗、瑶少数民族以对付南宋,二是试图建立多民族大一统帝国,共尊盘古为包括汉族在内的多民族共同祖先,现在看来蚩尤九黎曾在河北一带活动,则其祖先盘古墓可能就在河北青县。”1992年里人又修墓筑冢,并立碑存念。 盘古潭:明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