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选育和诱变育种.ppt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不对应性抗UV并非由UV引起 2、? 自发性 3、? 稀有性10-6 ——10-9 4、? 独立性 5、? 诱变性:诱变可提高变异率10——105 6、? 稳定性 7、 可逆性:野生==突变可相互转变 * * 紫外线的照射剂量可以相对地按照紫外灯的功率、照射距离、照射时间来确定。如紫外灯的功率为l5W,灯与处理物之间的距离为30cm,照射时间一般不短于几秒钟,也不会长于20min。 * 1、? 出发菌株的选择 1)、从自然界分离的野生型菌株 2)、对生产中由于自发突变而经筛选得到的菌株 3)、对已经诱变过的菌株进行再诱变。 * 在诱变育种中,一般要采用生理状态一致的单细胞或单孢子,目前获得微生物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类:① 机械筛选法。这一方法是利用处于同一生长阶段细胞的体积与大小的同一性,用过滤、密度梯度离心或膜洗脱等方法收集同步生长的细胞。其中以 Helmstetter-Cummigs 的膜洗脱法较有效和常用,这一方法是基于所用滤膜可吸附具有与该滤膜(如硝酸纤维素)相反电荷的细胞之原理,让含有非同步细胞的悬液流经此膜,大量的细胞便被吸附于滤膜上,然后将滤膜翻转并置于滤器中,让吸附于滤膜上的细胞处于悬挂状态,再流加新鲜营养液于滤膜上层,使新鲜营养液慢速渗漏通过滤膜,最初流出的是未吸附的细胞,随时间的延续,吸附于滤膜上未下落的细胞开始分裂,在分裂后的两个子细胞中,一个仍吸附于滤膜上,另一个则被营养液洗脱,若滤膜面积足够大,就可获得较大量的在短时间内下落的同步生长子细胞,便可用于同步生长研究(见图 5-9 )。② 诱导法。这一方法是用理化条件(药物、营养物、温度、光照等)人为诱导控制微生物细胞群体处于某同一生长发育阶段,以获得同步生长细胞。如用能抑制蛋白质合成氯霉素等,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用控制营养条件与温度诱导细菌芽孢萌发等;又 如将鼠伤寒沙门氏杆菌置 25 o C 28min , 37 o C 8min ,多次重复等,均能获得同步生长的细胞群体。 * 菌悬液的制备方法是:一般处理霉菌孢子或酵母菌细胞的浓度大约为106个/ml左右。 放线菌抱子和细菌可在108个/ml左右。要注意应用化学诱变剂处理时,由于pH会变化,所以必须用缓冲溶液。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分散度, * 特殊变异菌的筛选方法 * 称--。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之类的天然物质 ,以满足该微生物的各种营养缺陷型都能生长的培养基,常以 [+]表示; * 在基本培养基中只是有针对性的加入某一种或几种其自身不能合成的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生长的培养基,常按所加成分相应的用 “[A]”、“[B]”等来表示 。 *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营养缺陷型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 如青霉素法,主要用于细菌。其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杀死生长繁殖着的细菌,但不能杀死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菌。如果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目的 * 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出单个菌落后,用接种针将这些单个菌落逐个依次地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和另一完全培养基 。经培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上的某一部位上出现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上却不长菌 ,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 将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完全培养基表面上,经培养后长出菌落。后在略小于培养皿内径的圆柱形木块上,包扎一块灭过菌的丝绒布,作为接种工具。将长出菌落的平皿开口朝下,在丝绒布上轻轻地印一下,把此皿上的全部菌落转印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比较这两个平皿上长出的菌落,如果发现前一平皿上某一部位长有菌落,而在后一培养基的相应部位上却没有,说明这就是一个营养缺陷型 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出单个菌落后,用接种针将这些单个菌落逐个依次地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和另一完全培养基 。经培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上的某一部位上出现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上却不长菌 ,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 将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完全培养基表面上,经培养后长出菌落。后在略小于培养皿内径的圆柱形木块上,包扎一块灭过菌的丝绒布,作为接种工具。将长出菌落的平皿开口朝下,在丝绒布上轻轻地印一下,把此皿上的全部菌落转印到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经培养后,比较这两个平皿上长出的菌落,如果发现前一平皿上某一部位长有菌落,而在后一培养基的相应部位上却没有,说明这就是一个营养缺陷型。 * 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出单个菌落后,用接种针将这些单个菌落逐个依次地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和另一完全培养基 。经培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上的某一部位上出现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上却不长

文档评论(0)

ir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