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但是在秦统一中国之后, 历代王朝却出现了不断向长江流域倾斜的趋势。从隋炀帝开运河, 经过唐宋两个朝代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重心彻底从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到了明清时期, 整个国家的经济几乎完全依赖于长江以南地区的钱粮赋税。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很多历史学家说, 这是因为北方频繁出现战乱, 经济遭到了破坏, 所以历代政权不得不把经济重心逐步南移。可是这个说法不是很圆满: 北方出现战乱, 那么南方为什么没有?有的学者对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了认真思考之后, 提出了一个猜想: 也许这两千年从北向南的变迁, 不过是小麦和水稻这两种农作物的一次接力赛而已。小麦与农民起义如果我们一手拿着《简明中国通史》, 一手拿着农业区域经济地图对照, 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小麦种植业与古代社会动乱之间似乎存在着某种因果关系。我们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的几次导致王朝覆灭的重大农民起义: 秦朝末年的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于安徽大泽乡; 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爆发于山东莒县; 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爆发于河南洛阳; 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爆发于河套地区; 隋末的农民起义爆发于山东、河北、河南, 唐末的黄巢起义爆发于山东; 元朝末年的红巾军起义爆发于安徽; 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爆发于陕西米脂。农民起义的爆发地几乎全都集中在安徽、河南、山东、陕西等地。而这些地区恰好是处于黄河中下游流域, 是中国小麦种植历史最悠久的地区。安徽尤其特别, 淮北地区属于北方干旱性气候,习惯种植小麦, 而淮南地区属于南方水热性气候,宋代以后主要种植水稻, 结果发生在安徽的农民起义也主要集中在淮北。怎么会这样? 难道小麦跟农民起义军有仇吗?让我们先看看小麦这种作物有什么特别之处。中国的小麦种植历史非常久远, 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地区。在这些地区种植的其他主要粮食作物小米、高粱等也都属于麦类, 都是旱地种植作物。这些作物都是大量消耗土地肥力的作物, 不宜在同一地块上连续种植, 通常种一季就得休耕一两年。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地区每年大约只有1/3 到1/2 的土地能够收获粮食。因此自秦朝统一以来, 立足于黄河流域的王朝承受着巨大的粮食供给压力。更糟的是, 由于黄河流域气候干燥, 降雨不足,农业生产主要依靠灌溉。但是干燥的环境使水分蒸发得非常快。碱性的黄土失去水分之后容易产生结晶, 造成土地盐碱化, 土壤肥力大幅度降低,一年比一年贫瘠, 以至于不能耕种。原本产量就不高的耕地不断减少, 土地兼并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最终导致了激烈的社会政治冲突——农民起义。在经过多年的战火狼烟之后, 土地经过休息得到了恢复, 社会才再次安定下来, 开始新一轮消耗地力的循环。但是总体上, 土地的肥力还是在逐步下降。古文明在麦田中衰亡人类最早的农业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都在 大河流域附近诞生。其中古埃及、古巴比伦的人们像我们的祖先 一样,在孕育自己文明的母亲河流域内广种小麦。可以说,这些辉煌的古代文明就是建筑在麦田之中。可惜,它们都没能逃过小麦农业衰落的命运。在今天埃及的尼罗河两岸,只要看一看那些曾经繁荣的地区普遍沙漠化的景象,你就知道这里早已失去了古埃及文明存在 的条件。而在伊拉克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昔日孕育了辉煌的 两河文明的千里沃野现今已变成一片寸草难生、板结得硬邦邦的 盐碱地。它们衰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在自然环境的限制下, 当地的人们别无选择地采取了灌溉方法种植小麦。中国的黄河文明也在小麦农业中饱受煎熬。在秦统一六国之前的两千年里,中国的农业开发程度不高, 规模也不太大。当时黄河流域的生态情况良好,土地仍然保持着较好的肥力。中国社会政治动荡基本上是由诸侯国争夺霸权引起的,很少出现农民起义或者民变这样的事情。随着统一国家的产生,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大规模开发随即 展开,于是小麦种植导致的土地贫癖问题开始成为一个又一个王 朝的心腹之患。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直接危及农民的生存。人地矛盾演化成严重的社会政治矛盾, 一个个显赫的王朝颓然倒下,经过一番动乱,新的王朝在恢复肥效的土地上重新崛起。到了唐朝, 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终于走到了衰竭的一天。当时,唐王朝制定出非常出色的土地政策和贼税制度,使黄 河流域的土地开发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唐朝创造出了前所未 有的农业奇迹,迎来了梦幻般的 盛庸气象。然而黄河中下游地 区在唐朝的大规模开发下,终于达到了地力的极限。唐朝中期以 后,帝国再次陷入激烈的秩序动荡,农民起义和藩镇割据成了唐 帝国下半生的主题。最终,中国进入了50余年的五代十国大分裂时期。看起来,黄河文明似乎已经危机重重。但是,为什么中国的文 明没有像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那样彻底衰亡,而是薪尽火传,一直延 续至今呢?因为我们还有另一条大河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