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基本学习方法 暑期课程的主讲内容和课程的基本安排 课程的要求,笔记和复习技巧 微信号同手机号) 微信是大家平时课下作业公布和答疑的唯一官方平台 126 大气的基本结构 气候 太阳辐射 热力环流 三圈(季风)环流 不同的天气系统 热量 水分 水汽 降温条件 凝结核 地球的受热过程 风的吹法和画法 大规模的风 缩小的风 气流-----风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地 面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辐射 射向地面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地 面 吸 收 潜热输送 湍流输送 太阳辐射 潜热输送: 指地表的水通过蒸发(吸收热量)、凝结(放出热量)两种方式在地面和大气之间、气团和气团之间交换热量的过程。 湍热输送: 指地面和大气之间、气团和气团之间通过空气的不规则运动交换热量的过程。 太阳辐射 地面 大气 ① ② ③ ① 太阳辐射 ② 地面辐射 ③ 大气逆辐射 太阳→地面→大气 ④ ⑤ 大气辐射 大气反射 太阳辐射波在各个圈层 紫 红 短波(能量剧烈) 长波(能量温和) 臭氧层 60 0 -40 -80 40 20 -20 -60 高度 (千米)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 大气结构升温过程的意义 60 0 -40 -80 40 20 -20 -60 高度 (千米)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 随海拔增加,气温降低(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 随海拔增加,气温增加 逆温 大气结构稳定 污染物质不易扩散,风力微弱 雾霾,光化学烟雾 大气逆辐射——(保温效果) 白天 气温偏高 气氛偏低 晚上 气温偏低 气氛偏高 霜冻 冻害的处理办法 目前来说,使用比较多的处理冻害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人造烟雾,另一个是覆盖地膜。这两个哪个比较环保,哪个效果比较好? 人造烟雾是指在过去,每年春季和入冬前,农民通常会在入夜前燃烧秸秆,人为地制造大量的烟雾,增加夜间的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效果。此方法比较传统,但是秸秆的利用率比较低,而且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覆盖地膜是指在北方冬半年时,于收割后的地面上覆盖一整层特定塑料膜,起到了保温,保湿,保土的作用。 地 面 对流层顶 8~9KM 17~18KM 8~9KM 赤道 北极 南极 一架飞机沿10km高空从南极飞到北极,依次穿过了哪几层? 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太阳辐射的评判标准和气温的日变化 ①纬度因素: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②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 ③天气状况: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由此可知,山地背风坡太阳辐射强。 太阳辐射的评判标准和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之中最热的时候是午后两点,即14点左右;最冷的时候是日出前后,请思考,原因何在 考点4、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气压 低气压 地面 热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冷 冷 B A C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地面 高空 热 冷 低压 高压 A B C D ABCD四地之间 按照气温由大到小排列:ADBC 按照气压由大到小排列:DABC 气流的运动方向(风向的基本吹法) 同一水平面上:风从高压指向低压 竖直水平面上: 热得快气流上升 冷得快气流下降 三种常见的最基本的热力环流形式 1.城市风 市区 郊区 郊区 低压 思考:为何有时候我们会把城市风称之为热岛效应或雨岛效应 2.海陆风 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白天 夜晚 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陆地 海洋 3.山谷风 谷风 山风 低压 高压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大巴山剖面图 巴山夜雨 运用所学知识画出空气流动的示意图并解释其形成的原因 上升气流成云致雨 1010 1005 1000 (hPa) 气压梯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地转偏向力方向:垂直风向 1010 960 910 860 hPa 等压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 平流层 对流层 南半球 北半球 风向的基本画法 等压线判读的基本方法图示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