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肝脓肿 6、影像表现 A、脓肿壁 CT平扫:边缘模糊的略低密度灶,中央坏死区呈更 低密度,与肝癌不能鉴别。 MRI 成分 增强扫描 T1WI T2WI 外环 水肿 轻度强化 略低信号 略高信号 中环 肉芽 明显强化 略低信号 略低信号 内环 炎症 中等强化 略低信号 略高信号 具有典型三层表现者罕见。 B、脓腔 脓液蛋白含量较高,增强扫描不强化,大灶 内偶见气体。 7、鉴别: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炎性假瘤等。 典型影像 CT 肝脓肿动态扫描 T1WI T2WI CT 增强 动脉期 CT 增强 平衡期 MRI典型征象 MR 不典型影像 T1WI T2WI 动脉期 延迟期 典型影像 多囊肝 合并多囊肾 多囊肝 合并多囊肾 肝豆状核变性 豆状核变性(M/22):平素体健,情绪变化、黄疸2月。混合结节性肝硬化,CT(下图)对肝硬化结节的显示能力不及MRI(上图)。 CT MRI 肝豆状核变性 影像:T1WI(左),豆状核、杏仁核比正常丘脑信号高;PDWI(中),上述病变核团比丘脑信号高;黑水序列(右),病变核团高信号表现比常规T2WI更明显。 布加氏综合征 磁共振MRA 门静脉 下腔静脉 肝静脉同时显影 减影门静脉 显示下腔静脉阻塞、副肝静脉开放 、腹壁浅静脉侧枝循环 谢谢大家 * 一、肝脏良性占位性疾病 1、肝囊肿:典型边界清晰长T1长T2信号囊肿。无强化。MRCP亮信号。 T1轴位 T2脂肪抑制轴位 T1WI T2WI 动脉期 延迟期 肝囊肿 2、肝海绵状血管瘤 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良性肿瘤的80-90%,好发年龄30-50岁,女性多见,男女之比1:4-5 T1WI:均匀的低信号;T2WI:均匀高信号。“灯泡”征:随回波时间延长,信号强度明显增高。 T1像低信号 T2像亮信号 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强化 另外一例肝海绵状血管瘤T1动态增强 动脉期 门静脉期 平衡期 延迟期 3、肝腺瘤 多发生在育龄期妇女,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关系密切,停药后有自行消退者,可有出血倾向 a、圆形,多为单发,偶有多发,体积多较大。 b、边缘锐利,包膜完整。 c、肿瘤中央常有凝固性坏死、出血。 d、平扫多呈等或略低密度/信号,T2WI为略高密度/信 号。 e、增强扫描,实体部分多呈“快进快出”强化模式,少数仅轻度强化,有时与FNH、高分化HCC鉴别难。 f、常可见到粗大成熟的动脉,DSA呈“抱球征” g、同位素胶体扫描,放射性缺损/稀疏区 T1W 同反相位图像清楚判定该病变该病早含有较多脂肪,且多血供良性病变,诊断肝腺瘤 T1W 同相位 T1W 反相位 4、局灶性结节增生(FNH) 肝内少见的良性病变,病因不明,1958年首次报导,过去曾有不少名称。如局灶性肝硬化,肝错构瘤,肝腺瘤等,目前认为该病为一瘤样增生,并非真性肿瘤。 1、肿块,T1WI,T2WI,近等信号。 2、中央“星状瘢痕征”:呈放射状、星状,T1WI低信号,T2高信号 这组图象显示了肝局灶性节结增生FNH的病理细节:T2等信号,中心可见星芒状斑痕组织为高信号,T1像上病灶为稍低信号,其内斑痕信号更低,动脉肿块明显强化,斑痕未强化,延时扫描后可以清楚看到斑痕组织延时强化,星芒状斑痕组织的检出,对于诊断本病有决定意 二、肝脏恶性肿瘤 1、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 一、组织学分型 1、肝细胞型;2、胆管细胞型;3、混合型;4、纤维板层型(特殊型)。 二、根据生长方式分型 1、膨胀型:其周有纤维包膜(假包膜)边缘清楚,多伴有肝硬化。 2、浸润型:边界不清,多不伴有肝硬化。 3、混合型:1+2。 4、弥漫型: 5、特殊型:外生性。 肝细胞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 三、病理分型 1、巨块型:≥5cm,常单发,最多见。 2、结节型:5cm,单发或多发。 3、弥漫型:小病灶弥漫分布,甚至全肝。 4、小肝癌:单发3cm,两个结节直径和3cm。 5、微小肝癌:1cm。 典型MRI影像表现 1、肿块大小,数目,形态,边缘,肝硬化等与CT表现相似。 2、T1WI:①稍低或等信号。出血、脂肪变为高信号,坏死囊变区。②“假包膜征”:围绕肿瘤周围的低信号环。③增强(Gd-DTPA):多数呈不均匀强化,少数均匀。 T2WI:①肿瘤呈稍高信号:脂肪抑制显示更为清楚的高信号。②瘤周水肿呈高信号。③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