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研究——姓名中的文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封建社会,如果没有注意而触犯了避帝王讳,是要被看作犯罪的。有的帝王也意识到这一点,比如汉宣帝就曾经下诏:“闻古天子之名,难知而易讳也。今百姓多上书触讳以犯罪者,朕实怜之,其更讳询,诸触讳在令前者赦之”。能够为了方便百姓避讳而选用一个容易避讳的字,且能对以前犯讳者“赦之”,在封建帝王中确实难能可贵,但尽管如此,他仍然认为避帝王名讳是天经地义之事。 那时的读书人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一定要背须要避讳的字,因为如果在文章中出现这些字,那么书就白读了,不仅取不到功名,做不成官,还可能因之而丢掉性命。乾隆时候,江西一个名叫王锡侯的人写了一本名叫《字贯》的书,被认为犯了康熙、雍正的庙讳和乾隆的名讳,结果不仅自己被杀,而且连许多认为与此有关的人也一起丢了命。 雍正时有一个考官取了一个题目叫“维民所止”,结果丢了性命,为什么呢? 5、丘姓怎么变成了邱——说圣人讳 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总是极力宣扬某种思想,压制其他思想,而各种思想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这些人就是这一朝代的圣人。朝廷规定必须避这些圣人的名讳,或者人们自觉地避这些人的名讳,都叫做圣人讳。 在宋代,一开始规定要避孔子的名讳,有的地名也因之而改变,当时就规定“以瑕丘县为瑕县,龚丘县为龚县。后来要宣扬孔孟之道,又必须避老子的名讳,后又规定;”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就是老子)名耳,字伯阳,及谥聃。见今士庶,多以此为名字,甚为渎辱,自今并为禁止。金代时规定:“诏周公孔子名具令回避。” 在中国的历史上,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就是儒家思想,如董仲舒就明确提出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为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自然在圣人讳中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了。从宋代开始,无论什么人,也不管是书面语还是口语中,都必须避开孔子的名字“丘”。遇到这个字时,或写成其他字如“某”等,或用朱笔将字圈起来,而且要读成“区(古音)”或“休”。 雍正时候到了连姓“丘”也不可以了,要求改为“邱”。因为这,还出现了一个离奇的官司呢。 有一天,某地的地方官正在后堂歇息,忽然有人击鼓告状。告状的是一个姓王的人,被告的人姓邱。原来十几年前他买了姓邱人家的两间房子,当时姓邱的人家女孩多,就商量好先住几年,等女孩出嫁了,再给姓王的人家。现在姓邱的人家女孩都已出嫁了,可姓王的要收回房子,姓邱的却不承认买过房子。地方官就问了:“有无证人?”,回答说没有了;又问:“有证据吗?”姓王的忙拿出自己的买房证明。地方官那过来一看,证明后写着卖主邱某某、买主王某某以及证人的名字,时间是康熙五十五年。县官一看,马上判姓王的诬告,并加以处罚。原来康熙年间的丘还没有写成邱,姓王的没有注意到这点,自然露出了马脚,偷鸡不成,反而蚀了一把米。 丘姓的重新出现,还是到“五四”运动以后,那时候儒教不仅不是国教,而是成了批判的靶子,自然无须在避讳,有些人趁此恢复了祖姓。 人们自发的避圣人讳虽记载不像上面提到的规模这么大,也有一些。如宋朝的郑諴特别喜欢孟浩然,有一次他经过郢州时看见有一个亭子名叫浩然亭,就说:“怎么能够直呼贤者的名字呢?”于是把浩然亭改为孟亭。 现在有的学生提到自己的老师时也是尽可能避免直呼他们的名字,可能算得上现代版的避圣人讳吧。 6、李贺为什么不参加进士考试——说家讳 唐朝的李贺,是一个著名的大才子,可一直到死还不是进士,为什么这样一个人不能成为进士呢?原来他从来就没有参加过进士考试,什么原因呢?主要是由于他的父亲名晋,“进晋”音同,不参加进士考试是为了避父亲的名讳。 这里说的就是家讳,指在所有的日常活动中,回避父祖以及所有长辈的名字及声音相近的字。 在中国古代,因为避家讳,也流传着很多故事。 晋代有一个人,名叫王忱,有个好朋友名桓玄。一次他到桓玄家做客,桓玄烧了一桌好菜招待他,可就是酒是冷酒,没有温,可王忱刚吃过一种叫五石散的药,不能够吃冷东西,就说“请把酒温一温,好吗?”,谁知桓玄一听,大哭起来,原来他父亲名叫桓温,王忱无意中说到了他父亲的名字,结果使宴席未进行就不欢而散。 除了像李贺一样不参加考试的,还有因家讳不做某些官的。南朝的范晔,非常的有才气,又足智多谋,皇帝想让他担任太子詹事这一官职,他推辞了,因为他的父亲名泰,“太泰”同音;北宋吕希纯因父亲名公著,便不做名为“著作郎”的官。袁德师父亲名高,终身不吃带名中有“糕”的食物,“高糕”音同。刘温叟父亲名岳,终身不听音乐,而且不到嵩山、华山等山游玩,因为它们都属于五岳之列。徐积因父亲名石,一生不用石器,不踩石头,更难为他的是,过石桥的时候,就请人背自己过去,那时的桥以石桥居多,仅此一事,可知为避家讳,一生中该增添了多少麻烦。 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也到处留下了家讳的痕迹。司马迁的《史记》中,张孟谈变成了张孟同,赵谈变成了赵

文档评论(0)

benzei244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建筑工程师持证人

没啥好说的额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0月16日上传了建筑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