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二章 诗经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 《诗经》 (一)《诗经》的得名: ⒈《诗经》的本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 诗歌总集,原称《诗》、《诗 三百》、《诗三百篇》。 ⒉《诗经》的得名 汉代经学兴盛,始将《诗》 称为《诗经》。 (二)《诗经》的篇数 1.原有的篇数 《诗经》原有311篇,其中六 篇为有声无辞的笙诗,即《南陔》、 《白华》、《华黍》、《由庚》、 《崇丘》、《由仪》。 笙 ???中国古老的簧管乐器,殷代(公元前 1401--前1122年)的甲骨文中已有“和” (小笙)的名称。春秋战国时期,笙已非 常流行,它与竽并存,在当时不仅是为声 乐伴奏的主要乐器,而且也有合奏、独奏 的形式。 笙的构造是,将铜制的簧片装在若干 竹管下端,这些竹管插在一个匏制、木制 或铜制的带有吹孔的斗子上。吹时用指按 着竹管下端所开的孔,使簧片与管中气柱 发生共鸣而发出乐音。演奏时,除单音外、 大都用二音、三音或四音配成和音。 2.现有篇数: 由于六篇笙诗有目无辞,所以今天所能看到的《诗经》实际上为305篇。 二、《诗经》的时代、地域和作者 (一)《诗经》的创作时代 根据诗歌所反映的内容和相关典籍的记载推断,最早应该创作于西周初年(一说殷商时代),最晚不晚于春秋中叶。 (二)《诗经》产生的地域 《诗经》中的诗歌产生的地域广阔。以北方的黄河流域为中心,向南扩展到江汉流域,包括了当时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即今天的陕西、陕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湖北、四川等地区。 三、《诗经》的编定 (一)《诗经》编定成书的时间 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中叶,《诗经》结集成书。 (二)《诗经》编定的 几种说法 1.采诗说 采诗说是《诗经》诗歌 来源的一种说法。据说周代 保存着上古的旧制:朝廷派 专门的官员到全国各地采集 诗歌,作为朝廷了解民情的 一种手段。 2.献诗说 献诗说是关于《诗 经》编定途径的另外一 种解释。根据先秦典籍 的有关记载,周代存有 公卿献诗来劝谏君王的 制度。 邵公曰:“……故天子听政,使 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 书,师箴,瞍赋,矇诵,百工谏, 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 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斟 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 ——《国语·周语上·邵公谏弭谤》 3.删诗说 孔子删诗说也是《诗经》 编定过程中一种很有影响力的 说法。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的 是司马迁。他认为在孔子之前, 诗歌篇目众多,孔子按照自己 的诗学标准,删去了重复的篇 章,选取其中他认为合适的诗 篇,配以适当的乐调,使之成 为定型的诗集。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才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是否删诗, 作为《诗经》研究史上的一大公案,从唐宋绵延至今,争议颇大。到了近现代,经过诸多学者的辨析,基本上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看法,孔子删诗说是不可信的。 四、 《诗经》的分类和“诗六义” (一)《诗经》的分类 今传的《诗经》是按照“风”、“雅”、“颂”的顺序分类编排的。 1.风 十五国风包括 1.《周南》 2.《召南》 3.《邶风》 4.《鄘风》 5.《卫风》 6.《王风》 7.《郑风》 8.《齐风》 9.《魏风》 10.《唐风》 11.《秦风》 12.《陈风》 13.《桧风》 14.《曹风》 15.《豳风》 2.雅 (1)名称与篇目: 雅又可以称作“二雅”,是周代的王畿之乐,共105篇。 (2)大雅与小雅: 小雅--74篇,除少部分为东周作品,其它都是西周后期所作,应用由朝会典礼扩大到贵族的宴会。 东周的作品多为讽谏怨刺之作,艺术价值较高。 3.颂 (1)名称与篇

文档评论(0)

Epiphan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