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 唐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唐律疏议》简介 《唐律疏议》共12篇: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捕亡、断狱。 名例律是关于刑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制定的规定,相当于刑法总则。 从卫禁至断狱是关于某方面犯罪及刑罚的规定,相当于刑法分则。 二、唐律的基本制度和原则 (一)刑罚制度 唐朝继承隋朝确立笞、杖、徒、流、死封建五刑制度,并创设“加役流”等。 (二)十恶制度 唐朝继承隋朝的“十恶”制度,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个重大犯罪及刑罚的制度。 (三)特权制度 有八议、上请、例减、赎、官当制度,其中官当和前四者可重复使用。 (四)主要刑法原则 贵、良、贱同罪异罚; 共同犯罪,区分首从; 自首减免刑罚;累犯加重; 更犯重其后犯之事;二罪从重; 轻重相举;区分公罪私罪;同居相为隐; 准五服以治罪:?“ 五服 ” , 即以丧服为标志表示亲属间血缘亲疏及尊卑,共分五等,故称 “ 五服 ” 。 “ 准五服以制罪 ” 的原则是: 服制愈近,即血缘关系越亲,以尊犯卑者,处刑愈轻;相反,处刑愈重。服制愈远,即血缘 关系疏远者,以尊犯卑,处刑相对加重;以卑犯尊,相对减轻。 老少废疾减免刑罚;化外人相犯。《唐律疏议》第六卷第四条规定:“诸化外人,同类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 三、婚姻家庭制度 (一)婚姻制度 结婚。确认一夫一妻多妾制,赋予尊长主婚权和婚书的法律效力。规定了禁止结婚的情形:妄冒为婚、同婚为婚和亲属为婚、良贱通婚、娶有罪逃亡妇女、娶部属之女。 离婚。规定离婚的形式为和离、休妻和义绝。在休妻上,对三不去作了限制:犯淫及恶疾不受其限制。义绝指夫或妻有杀伤对方及直系尊亲属、旁系尊亲属或双方一定范围内亲属有相互殴打、奸、杀的行为。 二、诉讼制度 (一)严禁卑幼控告尊长。 (二)前三恶及强盗、杀人等重大犯罪强制控告。 (三)控告要求客观,严禁投匿名信告人。 (四)禁止越诉,限制直诉。 三、审判制度 (一)管辖制度 (二)回避制度 (三)刑讯制度 (四)申诉与复审制度 (五)死刑复核复奏制度 (六)虑囚制度 (七)法官责任制度 第六节 唐朝法制的特点和历史地位 一、唐朝法制的特点 (一)法制臻于完备 法律形式体系化;法律内容空前完备;法律解释精当。 (二)礼法合一 礼典内容直接进入唐律;唐律修订一准乎礼;疏议以礼典为标准;罪名和量刑受儒家理论影响。 (三)刑罚最为宽平 重罪条款大为减少;废除了肉刑、酷刑;株连范围大为缩小。 二、唐朝法制的历史地位 (一)唐朝法律是后世立法的楷模 唐朝法律影响了后世的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其中对五代和两宋的影响尤大。 (二)唐朝法制是中华法系的核心 唐朝法制影响了东亚的朝鲜、日本、越南、硫球等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朝鲜、日本的影响较大。从此形成中华法系,而唐法是其母法、核心。 第一节 两宋的法制的变化 一、立法概述 (一)立法指导思想和原则 主要是儒家理论,提出了新的原则:加强中央集权;义利并重,重视理财;临下以简,哀矜折狱。 (二)立法概况 制定《宋刑统》,编敕和编敕令格式,编例。其他还有申明和看详。 第八章 明清的法律制度第一节 明清立法概述 一、明朝立法概述 (一)“刑用重典,礼法结合”的立法思想 刑乱国用重典;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 朱元璋 朱元璋的“重典治国”的理论前提——经过宋代理学家朱熹重新阐释的“明刑弼教” (二)主要立法活动 主要制定了《大明律》、《明大诰》、《问刑条例》、《明会典》。 《大明律》是明朝基本律典,分七篇,前列二刑图、八礼图。 《明大诰》是御制的案例、峻令、训词汇编,共四编,其特点是加重刑罚,用法外之刑。 条例是明朝最主要的立法形式,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问刑条例》。神宗时与《大明律》合编,称《大明律例》。 《明会典》,是明朝的官修政书,仿《唐六典》而制定,内容较《唐六典》丰富。 第三节 明清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明朝的刑事法律制度 (一)确立“重其重罪,轻其轻罪”的刑法适用原则 (二)用严刑峻法整饬吏治,强化皇权 创设“奸党罪”等;严惩官吏赃罪。 (三)创设廷杖制度 (四)刑罚手段残酷 大量使用凌迟、刺字刑,充军刑成为定制。《明大诰》和司法实践中大量使用酷刑,如枷项发遣、夷十族等。 说起以严刑肃贪,那就不能不说明朝了。明初,朱元璋认为“吏治之弊,莫过于贪墨”,为此他明令:“凡守令贪酷者,许民赴京陈诉;脏至六十两(白银)以上者,枭首示众,剥皮实草。”如此还不解恨,被剥下人皮,塞上稻革的贪官们还要被摆到衙门两旁,充当“真人蜡像”以警告继任的官员。 那么如此治贪的效果如何呢?明朝初年以后,大小官吏贪污成风,几乎无人不在俸禄以外设法搞钱,到明朝中期,不必说被抄家抄出黄全三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