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19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顺治(1644-1660年): 迁都北京;册封达赖;颁布“禁海令”,严格限制海上贸易 康熙(1661-1722年): 设台湾府;册封班禅;平定噶尔丹叛乱;设南书房; 严格限制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 雍正(1723-1735年):设驻藏大臣;设军机处 乾隆(1735-1796年):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下令关闭除广州外的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十三行;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背景) 2、表现 3、作用 二、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1、手工业的发展 2、商业的繁荣 三、人口的增长 1、原因 2、表现 3、影响 1、顺治 2、康熙 3、雍正 4、乾隆 5、嘉庆 6、道光 7、咸丰 8、同治 9、光绪 10、宣统 康熙帝 雍正帝 乾隆帝 清朝前期 据历史学家研究,当时中国的经济总量居世界首位。 顺治帝 一、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耕织图》 雍正在《耕织图》中亲笔题诗 清代乾隆皇帝令在颐和园的一角按水乡农家风格建造的景观,题名“耕织图”。 清代《皇帝亲耕图》 右图为清乾隆三十三年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为使农业生产能进一步发展,政府奖励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促进了农业发展。 《耕织图》(右图)留下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图像,为研究农业特别是农具留下了无法从文字资料中得到的珍贵资料。 玉米 甘薯 棉花 甘蔗 茶叶 引进农作物的意义? 1.大大丰富了我国农作物的品种。 2.增加粮食产量。 3.改善饮食结构。 4.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原料,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玉米、甘蔗原产于美洲,明代时传入中国,清代得到大面积推广。 (一)背景(原因): (二)表现: 1、耕地方面: 2、水利兴修方面: 3、粮食种植方面: 大力推行“垦荒政策”,扩大耕地面积 (1)对黄河、淮河等大河以及大运河进行治理 (2)修建堤坝、渠堰、海塘等工程 (1)改进种植技术,推广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提高粮食产量 (2)增加经济作物的品种和种植面积 思考:为什么清朝没有大量引进农作物的新品种? (三)作用: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思考:为什么没有造船业 手工业工场的发展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这种现象被学界称为“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 地点: 部门: 表现: 明中后期 苏州、松江等地 纺织业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清代纺织图 清蜀锦机 清景德镇陶瓷制坯和入窑 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 景德镇的青花瓷 宣德 青花山形洗 青花海水云龙瓷扁瓶 商业繁荣的表现: 1、水陆商旅往来频繁,商品贸易兴盛 2、商业网的形成: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全国性市场 3、出现工商业市镇:盛泽、汉口 4、商业大都市的发展: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 5、商帮活跃:晋商、徽商 商业繁荣的结果促进商帮的兴起,商帮的发展反过来也促进商业的发展 晋商祁县乔氏 从清光绪至民国初,是乔家的极盛时期。商业金融双管齐下,当时乔家的商业字号有200多处,流动资金就有白银700万-1000万两,再加上各地房产,乔家的资产相当于现在的八、九十个亿。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 《盛世滋生图》 继宋代《清明上河图》后的又一宏伟长卷 《前门街市图》 晋商大院 山西的晋商,是明清时期崛起的一大商团,这个集团,是利用山西靠近北方边镇的有利地理位置发展起来的,主要经营盐、丝、粮食、铁器、棉布等军需用品以及金融典当行业。活动范围从黄河流域遍布全国,远至俄国、日本、东南亚等地区,号称“足迹遍天下”。明朝中后期,史称:“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晋商曾雄踞国内商界达五百年之久,到近代才衰败下去。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