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节 噎膈;【概说】
一、概念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根据病轻重和临床表现不同而有噎与膈的不同。
噎即噎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而又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往以噎膈并称。表现为饮食吞咽之时,梗噎不顺,食物难下至胃,甚则格拒不通,食入即吐。; 二、沿革
(一)《内经》首先提出了膈的病名。
如《素问·阴阳别论》云:“三阳结,谓之膈”(“三阳”,指太阳,包括足太阳和手太阳经。)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膈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
明确指出了发病脏腑与大肠、小肠、膀胱有关,精神因素对本病的影响甚大。
(二)隋·巢元方将噎膈分为气、忧、食、劳、思五噎,忧、恚、气、寒、热五膈。; (三)唐宋以后始将“噎膈”并称。《济生??·噎膈》认为“倘或寒温失宜,食饮乖度,七情伤感,气神俱扰……结于胸膈则成膈,气流于咽嗌则成五噎。”指出饮食、酒 色、年龄均与本病有关。
(四)《脉因证治·噎膈》提出“润养津血,降火散结”的治疗大法。
其认为“血液俱耗,胃脘亦槁”。
; (五)《景岳全书》注重从脾肾进行治疗。
提出“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
(六)《证治汇补》认为总归七情之变,提出“化痰行瘀”的治法。
认为:“有气滞者,有血瘀者,有火炎者,有痰凝者,有食积者,虽有五种,总归七情之变。”
(七)《临证指南医案》明确其病机为“脘管窄隘”。
; 三、讨论范围
根据噎膈的临床表现,包括西医学中的食道癌、贲门癌、贲门痉挛、食管憩室、食道炎、食道狭窄等。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噎膈的病因复杂,主要与七情内伤、酒食不节、年老肾虚有关,致使气、痰、瘀交阻,热毒互结,食管狭窄而成噎膈。
一、病因
1.七情内伤:
忧思则伤脾,脾伤则气结,水湿失运,滋生痰浊。
恼怒则伤肝,肝伤则气郁,气郁血停,瘀血阻滞。
;;
2.饮食不节:
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辛香燥热
饮食过热
食物粗糙
3.年老肾虚:
因年老肾虚而致噎膈者,多因房劳过度,纵欲太甚,真阴亏损,阴亏液涸,食道干涩,遂成噎膈之病。
;; 二、病机
噎膈的基本病变与发病机理总属气、痰、瘀交结,阻隔于食道、胃脘,食管狭窄,津液干涸所致。
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器涉及肝、脾、肾。
病位在食道,属胃气所主。病变脏腑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因三脏之经络皆与食道相连,从而影响食道的功能。如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年老肾虚可致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脾之功能失调,健运失司,水湿聚而为痰;肝之疏泄失常,则气失条达,可使气滞血瘀或气郁化火;肾阴不足,则不能濡养咽嗌,致气滞、痰阻、血瘀,使食管狭窄,津液干涸失濡而成噎膈。;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
所谓本虚,系指阴津损伤以致阴津干涸,严重者为气虚阳微。标实乃为痰、气、瘀阻塞食道,故噎膈以吞咽困难为主证。因饮食不节,生湿凝痰,阻滞气机于食道,为痰气交阻证;肝气郁结,气滞则血瘀,气血互结,则形成瘀血内结证;因年高体虚,或热盛津伤,津亏不能滋润食道,而形成津亏热结证;久病阴亏,阴损及阳,脾肾脏腑功能减退,阳气不足,则成气虚阳微证。本病虽然有轻重之别,但本虚标实这一病理环节贯穿着整个病变过程,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本虚与标实有主次之别。本病初期,以标实为主,由痰气交阻于食道,故吞咽之时梗噎不顺,继则瘀血内结,痰、气、瘀三者交互搏结,胃之通降阻塞、上下不通,因此吞咽格拒,饮食难下。久则气郁化火,或痰瘀生热,伤阴耗液,病机由标实转为正虚为主,病情由轻转重。
; 本病的预后与病情是否发展有关。
如病情始终停留在噎证的阶段,只表现为吞咽之时梗噎不顺的痰气交阻证,不向膈证发展(不出现胸膈阻塞、饮食不下),一般预后尚好。由噎转膈者,发展快慢不同,治疗效果也有差异。其发展快而治疗效果较差,可在短时间危及生命。如病情发展慢而治疗见效者,可延缓生命,少数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
;噎膈病因病机示意图
饮食因素
情志因素 气机郁滞 气血运行不畅 气滞血瘀
气血亏乏
正气亏虚 阴津耗伤 食管失濡养、滋润
精血枯涸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一)轻症患者主要为胸骨后不适,烧灼感或疼痛,食物通过有滞留感或轻度梗阻感,咽部干燥或紧缩感。
(二)重症患者见持续性、进行性吞咽困难,咽下梗阻即吐,吐出粘液或白色泡沫粘痰,严重时伴有胸骨后或背部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6-CFD基础及软件应用汇总课件.pptx VIP
- 移动通信职业规划.docx VIP
- 2024年杭州钱塘新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真题 .pdf VIP
- 输日热加工禽肉及其产品动物卫生要求.pdf VIP
- 2025杭州钱塘新区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2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药物分析与常用组学技术在药学服务中的应用题库答案-2025年华医网继续教育.docx VIP
- 海丰2022年事业编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解析三.docx VIP
- 7、美国联邦法典第九卷联邦肉类检验法.doc VIP
- 2024年入团积极分子考试题库.docx VIP
- 《荷塘月色》课件25张 .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