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的音变 .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打南边来了一个喇嘛,手里提着蛤蟆;打北边来了一个哑巴,腰里别着个喇叭;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要拿蛤蟆换哑巴腰里别着的喇叭;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不肯拿喇叭换喇嘛手里提着的蛤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打了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一蛤蟆,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手里提着蛤蟆的喇嘛一喇叭。 【朗读练习】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哪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早上起来,妈妈给弟弟穿上衣服,打开窗户。窗户上的玻璃把太阳光反射到墙上,整个屋子显得格外明亮。我揉揉眼睛,对爸爸说:“今天天气真暖和,咱们去公园逛逛,好吗?”哥哥在外面听见了,跑进来说:“妹妹说得对,我们一起去。”爸爸站起来,看看妈妈,摸摸我的头说:“行啊,是个好主意!大家收拾一下,准备点儿东西就走吧!” (一)什么叫儿化 普通话中某些音节在发音的同时附上 一个卷舌动作,使韵母变成一个卷舌韵 母,这种现象称为“儿化”。如: 豆芽儿 刀把儿 帮忙儿 儿化音节的拼写: dòuyár dāobàr bāngmángr 儿化的发音方法 “儿”字与前面的字融合成一个音节,即在发儿化音节时韵腹同时卷舌。 二)儿化的发音 ( 儿化韵的音变规律 1、音节末尾是a、u、e、ê 、u的,韵母直接卷舌。 去哪儿 豆芽儿 山坡儿 粉末儿 小帽儿 酒窝儿 水珠儿 浪花儿 饭盒儿 大伙儿 秧歌儿 带头儿 2、韵尾是i、n的,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 小孩儿 烟卷儿 小船儿 手绢儿 打盹儿 窗台儿 锅盖儿 刀背儿 心眼儿 零碎儿 拐弯儿 花园儿 3、韵母是in、ün的,丢掉韵尾n,加er。 口信儿 花裙儿 脚印儿 合群儿 好运儿 4、韵母是i、ü的,加er。 玩意儿 金鱼儿 有趣儿 米粒儿 小曲儿 眼皮儿 凑趣儿 5、韵母是-i翘舌、平舌的,韵母变成er。 瓜子儿 没词儿 小事儿 树枝儿 鱼食儿 细丝儿 写字儿 6、韵尾是ng的,丢掉韵尾,韵腹鼻化,即发音时口腔和鼻腔同时共鸣,并卷舌。 蛋黄儿 电影儿 小熊儿 赶明儿 帮忙儿 头绳儿 胡同儿 【常用儿化词选】 小孩儿 旦角儿 锅贴儿 藕节儿 老头儿 碎步儿 抓阄儿 玩意儿 爆肚儿 大伙儿 打杂儿 刀把儿 豆芽儿 裤衩儿 板擦儿 找茬儿 干活儿 被窝儿 挨个儿 饱嗝儿 好样儿 起名儿 门牌儿 雪球儿 打滚儿 娘儿俩 模特儿 心窝儿 衣兜儿 没错儿 羊羔儿 枣核儿 话把儿 酒窝儿 走味儿 煤核儿 蝈蝈儿 木撅儿 纽扣儿 胖墩儿 * 音变现象虽是普通话中的自然现象,但如不掌握其中的音变规律,说出的普通话就会让人觉得生硬、别扭,有时还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所以,我们要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要准确读出每个音节的声、韵、调就必须注意它的音变,有意识地进行音变训练。此外,语流音变往往还与表达内容的感情色彩有联系,我们应灵活地掌握和运用。 要想把普通话说得自然、流利、准确、传情,就应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处理好普通话的这几种音变形式。 你们好 第六节 音变 要求:了解普通话常见的音变现象,掌握普通话的上声和“一”“不”的变调、轻声、儿化、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能按普通话音变规律朗读和说话。 汉语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读法,人们在说话或诵读时发出的一连串音节,由于音节与音节、音素与音素、声调与声调的相互影响会发生变化,这就是语音的音变现象。 普通话的音变现象,主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和“啊”的变读四个方面。同时也应该注意普通话口语中词语运用的轻重格式变化。 (一)变调训练 1、上声音变 普通话上声(第三声)的调值是214,然而,实际语流中,214的调值很少出现,只有在单念时,或处在词语、句末时,上声字才读原调。当一个上声字处在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字前时,这个上声字的调值都要发生变化。具体变化如下: 上声字变成半上声:214 211 上声+阴平 火车 剪刀 子孙 主编 启发 检修 紧张 美观 老师 小说 首先 指挥 普通 主观 眼光 纺织 上声+阳平 古人 厂房 美德 语言 总结 转移 整齐 敏捷 女人 旅行 可能 小时 委员 仿佛 本来 有时 上声+去声 景色 海外 简化 暖气 保护 鼓动 请假 涌现 讨论 感谢 马上 表示 美丽 掌握 反映 整个 上声+轻声 奶奶 姐姐 码头 枕头

文档评论(0)

cl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医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5日上传了医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