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两汉文学要点(全).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先秦文学 一、中国古代文学及其学习方法 中国古代文学,从朝代来说,它包括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晚清的文学。从时间来说,它包括从原始社会直到“五四”以前三、四千年间的文学。从文体来说,有散文、诗、词、歌、赋、戏曲、小说等。 中国文学史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对高校影响较大的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中国文学史》、章培恒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 学习古代文学的方法:第一,文学史与作品选结合。第二,重视课外阅读:如研究《诗经》,就必须阅读大量的有关《诗经》的著作,如《毛诗故训传》、《诗集传》、《毛诗传笺通释》、《诗经通论》,又如近现代王力、朱东润、陈子展、郭沫若、夏传才、刘师培、程俊英等人的著作。 二、上古歌谣:中国文学的源头 在文学史上,通常把产生于《诗经》之前的民歌和民谣统称为上古歌谣,主要是指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早期的一些民间歌谣。 1、上古歌谣的产生:劳动 上古歌谣最初起源于劳动,是先民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减轻疲劳、激发劳动热情,而喊出的“杭育杭育”之类的劳动号子。《淮南子·道应训》“举重劝力之歌”:“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2、上古歌谣的内容 (1)劳动歌谣。《击壤歌》记述了人们日常的农业生产过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有何哉!”又如,相传为黄帝时代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反映了我国渔猎时代先民的劳动生活:先是制造弓箭——断竹、续竹;而后是狩猎——将土块弹出,击中了猎物。 (2)祭祀歌谣。原始先民由于无法理解宇宙间的种种现象,便常常以祈祷和祭祀来表达自己的祈盼和愿望,这便有了祭祀仪式上的祷语和祭歌。《蜡辞》云:“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本,归其泽!” (3)爱情歌谣。《周易》中的爻辞,据考证是上古歌谣中属于最早的具文学性的集中记录,保存有较多有关爱情、婚姻、家庭的内容。如《屯·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这是描写上古时代的一种“抢婚”风俗。 (4)战争歌谣 战争是上古时期极平常的现象,是各部族生存和扩大领土的第一手段。这一时期的部分歌谣就记录了当时战争的一些情况,如《周易·中孚》:“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3、上古歌谣的特点 第一,诗乐舞紧密结合。《吕氏春秋·古乐》云: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第二,语句简短、朴素,节奏鲜明、短促,二言或以二言为主。 第一章 ?上古神话 一、神话的产生、保存、历史化 1、神话的产生 中国古代并没有“神话”一词,它是上世纪初从日本移植到中国来的。而它本身却是源于古希腊语mrthos,意思是“关于神祗(qí地神)和英雄的故事、传说”。根据马克思的科学概括,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我们可以引申地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在生存斗争中经常受到洪水、大旱、凶禽、恶兽等的侵袭,又因为知识水平低下不能正确认识自然界种种复杂变化(风、雨、雷、电),于是他们以为宇宙万物都有神灵主宰,对自然力加以幻想和神化,创造了日、月、风、云等自然神及故事。 其次,神话的产生也与原始宗教有关。 2、上古神话的保存 我国古代没有记录神话的专书,现存神话片段分别见于后代各种书籍,《山海经》、《楚辞·天问》、《淮南子》保存较多。 《山海经》是先秦时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许多著名的神话仅见于《山海经》。尤其是《海经》部分,更可谓丰富的神话宝藏。如羲和生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争神、鲧腹生禹等神话,都出自或仅见于《山海经》。 总之,《山海经》一书,有着地理、博物、历史及人类学等多方面的价值,在我国古代神话大量散失和被历史家们加以历史化的情况下,它所记录和保存的大量几乎未经修饰的朴野质重的神话,显得特别珍贵。 3、神话的历史化 “神话历史化”的理论在西方很早就被提出来。专门以古希腊罗马神话立论的爱凡麦,提出神即古代君王的见解,认为古代君王或者自封为神,或者被尊奉为神,并因此建立宗教仪式,所以神话中必然含有史迹,或者就是某些历史事件的反映。于是,神和英雄变成了圣君和贤臣,而妖怪则变成叛乱的诸侯或奸佞的官吏,那些形状怪异而力量无边的神和介于人神之间的英雄,那些荒诞不经的离奇故事,也都被解释为

文档评论(0)

kc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