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殿堂建筑到金代厅堂建筑——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到文殊殿.docVIP

唐代殿堂建筑到金代厅堂建筑——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到文殊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殿堂建筑到金代厅堂建筑——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到文殊殿 建筑设计 唐代殿堂建筑到金代厅堂建筑 —— 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到文殊殿 ? 李欣陈璐 1.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2.江苏伟信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29 摘要:现存建筑实例最早不过唐代,亦即中国建筑成熟时期以后直到20世纪初的建筑.唐代以前的建筑,我们只能从专家考古发掘出来的一些 建筑遗址,以及各种艺术品所描摹的建筑形象等间接资料中知其大略. 关键词:殿堂建筑佛光寺厅堂建筑文殊殿 一 , 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征 所谓的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特征,是指从现存中国古代建筑实例中 所概括出来的,普遍存在的独特之处.根据实例论述,中国古代木构 建筑的特征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方面尽木材应用之能事,创造出独特的木结 构形式,并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同时又创造出优美的 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也是正因为使用木材作为中式建筑 的主材料,直接导致了建筑物的不易保存,以至现存唐代建筑全国发 现仅有两座.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特别是大木 作),使建筑物上部荷载均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 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所以门窗等的配置,不受墙壁承重 能力的限制,相对开门或是开窗形式比较自由,而且一直有着墙倒 屋不塌之说.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拱,本是 立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网之间或柱网和屋 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中国古代一组建筑中的主要建筑物通常是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场 所,这一点可以从形体,装饰等看出来.中国建筑的完整形象要从组 群院落整体去认识.每一个建筑组群至少有一个庭院,大的建筑组群 可由几个或几十个庭院组成,组合多样,层次丰富,也就弥补了单体建 筑定型化的不足.建筑组群的一般平面布局取左右对称的原则,房屋 在四周,中心为庭院.大规模建筑组群平面布局更加注重中轴线的建 立,组合形式均根据中轴线发展(甚至城市规划也依此原则). 5.灵活安排空间布局 中国建筑的室内间隔可以用各种隔扇,门,罩,屏等便于安装或 拆卸的活动构筑物,能任意划分,随时改变,使室内空间既能够满足 屋主自己的生活习惯,又能够在特殊情况下迅速改变空间划分.建筑 组群的庭院,是与室内空间相互为用的统一体,又是为建筑创造小自 然环境准备条件.庭院可以栽培树木花卉,可以叠山辟池,作为室内 和室外空间的过渡,以增添生活情趣. 二,唐代殿堂建筑——佛光寺大殿实例 现在知道最早的关于具体的结构形式的记录,是宋代《营造法 式》中的殿堂结构,厅堂结构,簇角梁结构三种.根据现存实例,可 以推断这三种结构至少在唐初即已普遍应用. 殿堂结构,全部结构按水平方向分为柱额,铺作,屋顶三个整 体构造层,自下至上逐层安装,叠垒而成.借用梁思成先生的原话: 唐代殿堂,承汉魏六朝以来传统,已形成中国最主要建筑类型之 一 .其阶基,殿身,屋顶三部分至今仍为中国建筑之首身足.其结构 以木柱构架,至今一仍其制.殿堂本身内部,少分为各种不同功用屋 室之戈0分,亦只依柱间间隔,无依功用,有组织如后世所谓平面布置 也.佛光寺大殿构架特点如下: 1.阑额与由额间之矮柱 大雁塔石楣石所画佛殿,于柱头间施阑额及由额,二者之间施矮 柱,将一间分为三小间,为后世所不见之做法. 2.普拍枋之施用 玄奘塔下三层均以普拍枋承斗拱.最下层未砌柱形,普拍枋安于 墙头上.第二第三两层砌柱头间阑额,其上施普拍枋以承斗拱.最上 两层则无普拍枋,斗拱直接安于柱头上.可知普拍枋之用,于唐初已 极普遍,且其施用相当自由也. 3.内外柱同高 佛光寺内柱与外柱完全同高,内部屋顶举折,均由梁架构成. 不若后代将内柱加高.然佛光寺为一孤例,加高做法想亦为唐代所有 也. 4.明楸与草楸之分别 佛光寺大殿斗拱上所承之梁皆为月梁,其中部微拱起如弓,亦如 新月,故名.后世亦沿用此式,至今尚通行于江南.其在此殿中,月 梁仅承平暗之重,谓之明袱.平暗之上,另有梁架,不加卷杀修饰, 以承屋盖之重,谓之草袱.辽宋实物亦有明袱以上,另施草袱者,明 清以后,则梁均为荷重之材,无论有无平暗,均无明袱草袱之别矣. 5.大叉手 佛光寺大殿平梁之上不立侏儒柱以承脊樽,而以两叉手相抵, 如人字形斗拱.宋辽实物皆有侏儒柱而辅以叉手,明清以后则仅有侏 儒柱而无叉手.敦煌壁画中有绘未完之屋架者,亦仅有叉手而无侏儒 柱,其演变之程序,至为清晰. 三,金代厅堂建筑——文殊殿实例 辽代建筑承唐风;金代为辽宋之结合,秀美纤细,色彩华丽,金 代与宋代的建筑特色十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